研讨教育孩子新观念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书中说“教育是壮丽的诗篇,记载了人类社会走过的历史痕迹;教育是绚丽的画卷,为我们描绘了光辉和灿烂,教育孩子的新观念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教育担当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更肩负着开拓未来、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使命。”从我当上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扪心自问“身为教师,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情感的闸门,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呢?
我想: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爱的教育。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她全部的力量,在课堂上才能对学生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失落,多一分希望。
参加工作十余载,我从一名青涩的教师成长为一名科研型的骨干教师,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和升华,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其实教育孩子是一件十分辛苦,却又充满幸福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让我们用爱和智慧与孩子交流,让孩子能愉快的接受我们的教育,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其实这就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3-6岁是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也就是要天天坚持,建立稳固的动力定型,形成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即自然而然的行为。

一、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念是:让父母的行为变得有模仿价值

教育孩子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孩子的教育仅仅依赖于老师,这是不行的,家长不能像踢皮球一样的把对孩子的教育全推到老师那里去。为人父母者,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老师是可以退休的,家长说我也准备退居二线,不当爸爸妈妈了,那恐怕不行吧?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我们都希望孩子做到“做一件事情要坚持到底”、“有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等方面的事情。在要求孩子的同时,我们父母首先要做到这些,不用过多的言语,孩子就会模仿你的举止、行为,最终达到我们希望的效果。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多读书,我们家晚上读睡前故事,大家都看书,时间长了,孩子的习惯自然养成,而且很高兴做这件事。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你对她说教多少遍取得的效果好。凡是教师要求幼儿完成的任务,家长必须要求幼儿完成,必要时可以讲解、提示,鼓励幼儿自己做,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默认幼儿放弃不做,如此,不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无形中降低了幼儿教师的威信。

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观念是:懒妈妈培养出勤快孩子

如果不想培养一个事事依赖别人的孩子的话,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家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动手做事,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独立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必须从小加以培养的。孩子小的时候,对一切事情都感兴趣,只要她能够做的一定要让她去尝试。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姑娘对水池特别感兴趣,我刷碗她要帮忙,我洗衣服她也要帮忙,开始我觉得她总捣乱,也想制止,但是转念一想,她想参与就让她帮忙吧,参与的次数多了,她就真成了我的小帮手。有时买了很多东西,我就装作拿不过来,她就会主动帮我拿。现在,我姑娘的思想意识就很独立,有些事她认为自己可以,会主动说妈妈你别帮我,我自己做。平时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事,让她自己去尝试。比如让她自已刷牙、洗脸、洗脚、整理衣服、叠被子等等。

三、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三个观念是:与孩子一同做生活游戏就等于提升孩子智商

上楼梯:孩子在上下楼梯时经常会叫累,让父母抱或背。那么父母可以用跳跃的数楼梯的方式让孩子喜欢上走楼梯,这样既让孩子得到身体上的锻炼,也可以让孩子得到智力上的锻炼,而且孩子吵闹着要父母抱自己上楼梯的状况也会减少的。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在不知不觉攀爬楼梯的过程中,数学逻辑智能和体能都会得到锻炼。
收玩具:和孩子一起玩玩具,收拾玩具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大声数玩具,让孩子把它们放好。
孩子可以从游戏中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模仿父母数数,可以知道数数的顺序,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及观察能力。
听故事:晚上给孩子讲故事时,先开始让孩子熟悉故事情节,等孩子读熟后给父母讲故事,我们可以先说开头,孩子就可以接着讲下去。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记忆力,还能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
其实,和孩子在一起做亲子游戏,每一个游戏都可以让孩子得到智力的锻炼,关键是要看父母怎么引导,特别是生活细节上的,注重细节的孩子必定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最后我想引用一本书里的几句话与各位共勉:“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点赞:4359 浏览:1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