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理由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机关幼儿园 221000
【摘要】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许多教师与家长在理念与实践中存有一些误区:最突出的一点是许多人都认为是“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与衔接。然而通过不断实践与研究,我认为我们应明确以下几点:①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工作;②认识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中存在哪些理由;③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工作应从何时展开;④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工作从何处入手。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过渡;存在理由;研究
1 为什么要关注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工作
1.1 幼儿园教育:儿童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 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
1.2 小学教育:受教育者在小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初等教育。
幼儿与小学生的年龄差异、生长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其教育任务、教育特点、教育方式策略等的不同。
“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从20世纪90年始,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理由便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顺利进行不仅对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着他们一生的教育进程。
2 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存在的较普遍的理由
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如此重要,此项工作的开展从什么时期开始进行才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理由。许多幼儿园和小学都进行过幼小衔接工作的实验,也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然而在实施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这一环节上,就本人初步了解,许多的学前教育机构、教师与家长对此理由的认识有失片面:
2.1 教师与家长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许多家长与教师都认为,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是针对大班幼儿要做的事情,当幼儿升入大班尤其是下半学期后许多的家长与教师开始给幼儿加班加点的进行20以内乃至100以内的加减运算、拼音教学、诗歌教学等;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和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和局部技能的训练,规定幼儿每天要写20道算术题,抄写几行的拼音字母等,诸如此类的教学模式,不仅剥夺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内快乐游戏、学习、生活的时间与空间,而且过早的让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了厌学情绪,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
2.2 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工作是大班幼儿毕业升入小学的知识过渡。
通过与家长接触,我发现,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工作是大班幼儿毕业升入小学的知识过渡,因此让孩子提前接受小学课程教育、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应该升入大班后直接将孩子转入到进行小学模式与小学知识教育的学前班进行学习。试想幼儿都喜欢新奇、富有变化的事物,家长与教师过早的把小学的内容提前教授给孩子,以后孩子入学后再来听这些内容,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不专心听讲、自以为事等不良习惯。
2.3 教师与家长对幼儿体能要求与幼儿社会适应性培养的缺失。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是以保教结合的形式进行的,游戏性、趣味性非常强,教学活动一般一天最多只安排两节,其它都是游戏活动时间,而两节教学活动也是以幼儿的兴趣为第一要义;而小学校不仅一天至少有六节课,而且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游戏性、趣味性明显的少于幼儿园,因此这对刚入小学校的幼儿从体能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再者,幼儿园教师为三人包班制(一般为两位主班教师、一位保育教师),有的幼儿园还是小、中、大班的三年连带制(三年幼儿园生活,幼儿所接触的教师只有这么三人),且教室内不论什么情况至少要留一位教师;小学校采取的是教师分科教学的模式,有几门功课就有几位教师,教师课堂结束一般会离开教室,因此这对刚升入小学校的幼儿是一个比较难以适应的理由。
2.4 多数教师与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工作应从大班开始。
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许多教师与家长片面地认为是幼儿园与小学校之间的工作衔接,还有的教师与家长了解了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理念,但是也片面地认为是大班下学期到小学一年级这一时间段的衔接。因此只要在幼儿升入大班后进行就可以。
3 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工作应从何时展开
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实质,指的是幼儿向小学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由此我想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是大班幼儿入小学的衔接、还是幼儿到小学生的衔接呢?做为一名从事多年幼儿园教育的教师,我更趋向于后者。因为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 是人生道路上第二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幼儿一入幼儿园就已经面对这方面的理由:从家庭单一的环境,过渡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从家中的“唯我独尊”,到幼儿园的众多学生,以及在家中的事事为中心,到幼儿园的相互平等、互相谦让等。幼儿的第一次过渡转折至关重要,幼儿第一次转折的适应情况也决定了第二次转折的适应程度。而根据幼儿发展特点、认知特点以及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经验,我个人认为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工作应从幼儿入园就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教育,是对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工作最根本的诠释。
4 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工作应从何处入手
4.1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理念。4.1.1 正面教育对幼儿有深远的影响。
孩子身心发育未成熟,心理承受力差,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心理和行为很容易失常。因此,全面把握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矫治幼儿的心理理由行为,成为当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理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育工作要注意课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理由的真实与呈现及教育对象。换句话来说,还是坚持正面教育的好。我认为,儿童需要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应向幼儿施加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努力消除或减弱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养育身心健康的儿童。力争进行正确的教育,使以后不必进行再教育。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应该鼓励幼儿,及时看到幼儿的进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不吝啬自己的肯定和赞美,努力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孩子从教师的期盼中建立自信,快乐学习、生活、成长……只有这样,注意教育的每一细节,坚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才能减少负面的影响,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4.1.2 各种能力的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重于知识的传授。
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适应性、准备性,这不光指知识上的适应和准备,更多的是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和心理上的适应和准备,目的是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去。因此,我们要让幼儿在做好准备上下功夫,使其从智力、品质、习惯上适应小学教育方式与教学内容的需要,以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与学习。
4.1.3 兼顾个体差异,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身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幼儿,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特殊的个体,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不可能是理想化的、完美无缺的。在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工作中,我们更应了解幼儿,客观地看待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去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给予及时的帮助、制止、指导,切忌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看待和规范每一位幼儿。
4.1.4 幼儿园末期:游戏型教育教学模式向学习型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活动为主,一天不少于一小时的户外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三小时的游戏活动时间,让幼儿在娱乐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增长知识与技能;而小学教育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将传授知识作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其趣味性远不如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校开始学习时比较困难。因此,为了让幼儿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在幼儿园末期减少游戏型教育教学模式,增加学习型教育教学模式是一个必定的过程。
4.2 幼儿园各年龄班对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工作的侧重。
做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巩固的过程。俗话说“积习难改”、“三岁看大,八岁看老”,都说明了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更改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我们要做到防微杜渐,幼儿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因此对幼儿越早实施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教育,幼儿就会多受益。
实施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教育并不是对幼儿单独的说教,让幼儿心里存有这个意识,而是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在各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根据多年工作尝试,我将幼儿教育三年中实施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教育工作的侧重点做了以下的划分:
4.2.1 小班:学会整理、学会生活、学会简单的劳动(为自己服务)。
陈鹤琴先生指出:“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幼儿能想的,让他自己想”,不仅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等思想,也高度概括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策略:“做中教,做中学”。
4.2.2 中班:学习制约自己的情绪、学会自主、学会劳动(为自己、他人服务)、学会倾听与阅读。
陈鹤琴先生早在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就提出了“活教育”思想,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知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作用。”而《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导纲要》中也指出:中班幼儿要具有初步的责任感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现代社会,随着各行各业竞争力的不断加剧,具有服务精神的人会有更多的机会,因此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更具现实作用。而幼儿阶段是情绪的敏感期,是幼儿建立自我形象,认识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幼儿愿意得到老师和其他幼儿的接受,渴望被别人赏识。而幼儿通过服务他人,就能够得到认同和接受。因此抓住此阶段对幼儿进行责任感与服务他人的教育,将使幼儿终生受益。
而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串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而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进入小学前具有初步的倾听、阅读能力,为入小学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好的阅读作品对推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2.3 大班:学会自主阅读、学习握笔、学会初步的读、写、算的技能、培养对拼音的兴趣、通过各项活动增进幼儿对小学生活的了解。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教育中在幼儿教育“初步知识教育”中强调“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
在实施中,我们也要避开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目前状况,应从幼儿实际出发,突出联系性、融合性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教育。
目前,我国在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上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但是通过工作,我最大的感触是, 幼小衔接要想取得好的效果, 就要做早、做实。这里的早指时间上要早, 不只是大班老师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小、中班的老师也应予以重视, 因为幼儿的一些习惯很多是在小、中班就形成了, 到大班再进行修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幼小衔接工作还要做到实处, 不能仅仅停留在参观一下小学、开个家长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上。同时,我们希望教育同仁能通过共同的研究探索,找到关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工作的理论依据与具体实施方案,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让幼小衔接工作朝着好的方面运转,使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更能体现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幼儿园教育规程》

点赞:21520 浏览:9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