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西部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审视目前西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目前状况,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理由,诸如学生主体意识不强,高校落实程度不一,师资力量匮乏,社会资源引进不够,等等。高校要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在勤工助学工作中的育人功效,就要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推动创业模式与资助模式结合,加强教师指导与教师培训,整合社会资源与校内资源。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勤工助学;西部高校
[]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1-0016-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立项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西部高校勤工俭学工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2013ZZ0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志丽(1979—),女,北京延庆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西部高校的勤工助学工作面对着新的契机与挑战。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西部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改善校园育人氛围、提高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勤工助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西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也面对着一些理由,如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社会资源投入不够等,有效这些理由,需要探索更加适宜西部高校实际情况的具体途径,从而有效地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在勤工助学工作中的育人功效。

一、在西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勤工助学从传统的劳务型、服务型拓展到管理型、研究型、创新型、创业型,其育人功能也在不断延展,从改善学生经济状况发展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勤工助学的实践能力锻炼与创新意识培养,更加贴近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增强了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心理调控、抗挫抗压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解决理由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相统一的价值观。

(二)有利于改善校园育人氛围,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勤工助学的基本目标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支持与能力锻炼的机会,更高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独立人格、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勤工助学应面对全体大学生,优先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了以往勤工助学中学生的被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与潜力,实现因材施教、差异培养,在实践中改善了教育观念,营造了适应学生发展的良好育人氛围。

(三)有利于改善学生经济状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勤工助学鼓励学生参加劳动获取酬劳,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增加收益,二者既改善了特困生的经济状况,缓解了其经济压力,又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历练的平台。如果说参与勤工助学岗位是“授人以鱼”,那么创造勤工助学岗位就是“授人以渔”。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积极尝试创新创业,逐渐学习、体验创新驱动力的经济作用与社会价值,养成乐于深思、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推动个人全面成长与发展,适应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

(四)有利于推进高校全人教育,改善学生学习模式

全人教育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除了传统的教学过程,还设置学生劳动锻炼环节,而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勤工助学、创新创业以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益实践。在勤工助学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得以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将被动学习转变为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当前西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主要理由

(一)学生主体意识不强

传统教育采取教师大量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没有落实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地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努力转变这一目前状况,弥补了课堂教学的部分不足,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实践。但是在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西部高校勤工助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主体意识依然没有充分展现,热情很高,但缺乏准备,仍然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很难摆脱已有模式,鲜有具体的、可行的创新想法与实践。

(二)高校落实程度不一

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勤工助学都比较重视,不同的是具体的落实情况与支持力度。许多西部公高校更为注重对学生的基础化的学习训练,虽然大力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扶持、服务不够,创新创业与勤工助学的有机结合较少。如学生接受创新创业培训较少,内容较为空泛,多为观念传授,缺乏操作实训,学生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不够完善,在学籍管理、修业年限、学分获得等方面少有优惠政策,这些情况在某些方面限制了部分学生的积极尝试。

(三)师资力量较为匮乏

高校勤工助学多由学生工作部和一线辅导员具体负责,辅导员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企业、市场缺乏切实了解,接触创新创业教育不多,较少接受创新创业培训;有些西部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公选课,教师多是来自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教学模式较为传统,以理论讲授为主,由于课时、人数等限制,很少进行操作性训练,对学生的创业计划、创新方案缺少针对性的指导;企业导师、创业校友大多只是做不定期的讲座,受众少,针对性不强,没有建立起长期联系机制。

(四)社会资源引进不够

西部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多为建立专业实习、就业见习基地等,企业到高校进行宣讲、讲座,也多是围绕招聘、就业,对于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落实不够;与各地市创业园联系较少,高校之间就创业方面的联系也不紧密,没有充分了解、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办法;对于创业校友联系不够,没能发挥创业校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领、指导、帮扶作用;勤工助学工作与社会、企业联系不够,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自觉性与针对性不强。

点赞:30314 浏览:135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