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面收益观视角下财务优化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引言
收益是一个企业进行生产和运营的中心目标,是企业收回投资并且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收益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是企业进行会计管理的核心,利润表是企业各个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观、收入和费用相配比以及稳健性原则等的收益确认策略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所以其可信度和公平度等都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质疑和批评。这引起来社会大众对收益性信息准备性的计量的关注,因此,全面收益观应运而生。全面收益观在总结传统的收益确认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和完善,结合了经济学的一些收益理论。21世纪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始相应地颁布了一些实施全面收益观的政策和准则,我国也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全面收益观的落实试行。利得和损失这一概念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被提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本文在分析全面收益观落实之后对传统的财务计量的影响的基础上,发现理由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倡议,希望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二、全面收益观与财务报告基本理论

(一)全面收益观基本理论 会计学理论中的收益与经济学理论中的收益的范畴和外延是不同的,总体而言,经济学理论中的收益的范畴和外延较大于会计学理论的相关内容。会计学理论衡量价值的标准是历史成本,但是经济学理论中的收益不光包括历史成本,还有机会成本的存在,所以经济收益并不等同于会计收益。从收益的计量来看,会计收益所涉及到的收入金额是按照市场的现值来计算的,成本和费用以过去交易时刻的市场价值计算,这样在通货膨胀时期可能会导致收益的虚高;而经济收益中的收入和成本费用都是以过去的价值折算到现在所计量的,所以更加能够反映交易的实际收益。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也有联系,即从总体上来说,会计收益是经济收益的一部分。全面收益是对传统收益计量观的一种创新和改善,与经济收益非常类似和靠近,但是却并不是完全等同,这主要是受限于一些无法计量和确认的要素,如人力资本等。
(二)财务报告基本理论 在现实中,公众容易把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等同起来,其实财务报告包括但是不限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流量表记录了企业绝大部分的日常经营和财务运营活动,但是财务报告还包括报表附注、表外信息等。财务报告一般带有一定的依附性,即表现为具有一定的主观倾向,一般表现为依附于公司利益,为公司利益服务。
(三)全面收益观与财务报告的关系 全面收益观使得企业和各种从单独的利润表为重心中走出来,重新把资产负债表作为分析的重点,全面收益观引入了许多新的计量方式和确认手段,如公允价值,这样有利于克服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利润表的一些缺陷,提高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和决策者的有用性。

三、引入全面收益观对我国财务报告的影响与冲击

全面收益观会在会计的具体确认、计量、记录等过程中对整个会计信息工作产生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传统财务报告缺陷 传统财务报告是指根据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的财务报告。传统的财务报告主要的服务对象并不是社会投资者和债权人,而是以政府利益和管理为便利的,是政府实施制约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传统的财务报告能够在一定限度内准确的提供给社会公众一定量的信息,满足其对公司发展和运营的信息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发展,传统的财务报告的缺陷也不断显现。如传统财务报告在确认和计量上采用历史成本法,不能及时地更新企业的资产和债务的变动状况,无法准确地查出关联交易的状况,过度地重视最终的利润额而忽视了流量的质量,法律形式大于实质,在确认和计量的流程上也缺乏规范性等。传统的财务报告在一些会计科目的分类上面也存在一些重复和混乱的理由,这也为企业内部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些便利,不利于维护社会公众和投资人的利益,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全面收益观引起财务报告重大变革 全面收益观对传统的财务报告产生了重大冲击,财务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转变,本文主要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这两个方面来反映这些变化和影响。
(1)资产负债表变革。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为静态报表。首先,会计要素在确认和计量方面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发生变化。递延资产科目被取消,强调资产是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企业,负债是预期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新会计准则对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充分体现了全面收益观的要求。对公允价值、未来流量现值的强调也体现了对经济收益的靠近和借鉴。其次,资产负债表在结构安排上发生变化。在全面收益观下,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被再次强调。所有的资产和负债的项目的列示必须是净值,资产在划分类别上也更加的简便,整体上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项目,把以前的无形资产等都划入到非流动资产里面去。将金融资产中的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之外的其他三类资产都划分为非流动资产。再次,入了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增设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长期应收款的调整科目)等科目,长期调整债务的现值。
(2)利润表变革。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动态的会计报表。利润表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会计要素在确认和计量方面发生变化。在全面收益观下,利润表中除了基本的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要素之外,还加入了利得和损失要素,在全面收益观下: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将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些资本项目的运作结合起来,使得利润表所概括的范围有所扩展,提供的信息也更多了。传统的收益费用更侧重于过去,现在的收益费用更加面向于未来。第二,利润表在结构安排上发生变化。全面收益观下,利润表的阶段从四阶段减少为三阶段,去掉了主营业务利润。

四、基于全面收益观视角的现行财务报告缺陷分析

全面收益观是与世界会计理论和实践相互接轨和共同发展的,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推动作用,但是,全面收益观下的财务报告在披露与决策有用性信息方面仍存在一些理由。(一)在利得和损失的处理上,资本和收益容易产生混淆 在新准则中,我们知道了利得和损失,并且利得和损失是全面收益观下的收益的重要部分,但是把利得和损失作为两个会计要素来进行规定和安排的政策和准则还并没有颁布,这就导致了综合收益在性质上不明确,利得和损失有的计入资本项目的后果,有的却又计入传统的利润表中,没有一个统一的系统性规范。
(二)在列报结构上,一些安排不合理 投资者和债权人要想对企业产生了解,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财务报表,只有清晰明确、容易理解和辨识的财务报表才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目前状况。但是,在全面收益观下的财务报表的列报还存在着一些理由,尤其是利润表中的相关项目。第一,在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中,所列示的各个项目都是一个汇总的结果数字,并没有表示出收入的具体来源和策略,这样就不能完全提供收入和成本的相关质量信息。第二,在现行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但是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是资本性项目,不属于日常经营活动的范畴,从原则上来说,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应该列示在利润表中。
(三)缺乏对表外披露的重视 在我国的会计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中,表外披露都是一个长期被社会公众和报表报出者所忽视的重要项目。表外披露是对一些无法在财务报表的规范格式中进行有效表现的因素进行的阐述和披露,表外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对财务报表的一些项目的信息得到更加充分完全的理解和分析,所以加强对表外披露的重视至关重要。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成为企业的重要的力量源泉,如何把这些资源在表外披露中体现出来,将会成为会计学发展的一个重全面收益观视角下财务报告优化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要方向。现行的表外披露也缺乏结构性和层次性,表外披露中体现信息都很零散,缺乏系统性,数据重复,表述晦涩难懂,一些信息任意堆砌等,这样不仅不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加强对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的理解,甚至有可能会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产生误导,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切身利益。
(四)财务报表形式单一 我国的财务报表的形式单一,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公司,无论公司的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如何,每个企业适用的财务报表的格式都差不多。这将不利于表现出每个公司的特点信息,千篇一律的财务报告格式将会使得财务报表很难提供出值得借鉴的信息,也不便于进行不同的比较分析。
(五)公允价值的引入也带来了过多的主观判断 由于在全面收益观下,公允价值被引入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而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都必须是以外部的市场变化环境为基础,还要辅之以一些经验判断,这些都不同于简单的会计准则条例。如金融工具的分类标准及后续计量和资产减值损失等,这些都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职业判断和主管记录,所以可能会产生主观判断失误,这也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的监督和管制还不完善,所以全面收益观下财务报告的风险性增大。

五、全面收益观下我国财务报告完善倡议

在全面收益观下,财务报告必须符合充分披露和成本、效益、质量对等原则。公司报出财务报告是有成本的,大量的信息披露是要付出大量的成本支出的,所以企业披露的信息不必要过多,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是披露的信息必须完全。企业也不能够为了节约披露成本而假造各种信息,信息的质量是第一要义,企业要根据会计环境和信息使用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兼顾财务会计信息的固有特征作出相应调整。具体的倡议如下:
(一)会计核算应更加符合规定和范式,且会计核算要充分揭示企业的真实信息 利得和损失可以作为会计要素来进行确认和计量,这样可以避开资本项目和费用项目混淆,使得各要素的概念和实质性质取得一致性,建立财务报表之间准确的对称关系。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应该分期计入损益,而不是全部于当期计入损益,这样可能会对企业的利润带来很大的波动性,这样不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信息的理解。
(二)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应该更加合理,具有对称性 应该从实际国情和发展状况出发,逐渐地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的会计理论和经验,达到与国际操作接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进行改善:(1)资产减值损失作为非经营性活动的变动,不应该列示在营业利润中,而应该与利得和损失一致,对总的利润产生影响;(2)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将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区分已实现和未实现在报表中列报,同时,利得和损失要素也可以按照这种已经实现和未实现的策略进行列报分类,这些已经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可以进入其他综合收益之中。对利润表做出以上的变动,有利于明确地区分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尤其是区分了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绩效对利润总额的影响,这样更加有利于公众和投资者加强对企业信息的把握,有利于其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也有利于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做出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预测和决策。
(三)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应该充分,且信息层次应更加分明 财务报告的披露应该遵循成本收益对等的原则,同时也应该充分披露出企业信息,达到全面、准确、有效。在财务报告中,企业所披露的信息在除了包括财务指标的信息和一些定量的确定性信息之外,还应该包括一些无法定量的不确定信息,这样才能全面地展示企业的整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表外披露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不应该被企业和社会公众所忽视。企业可以通过表外披露展示企业的营业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企业所面对的重大的不确定性事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以及商誉、竞争者所具有的相应的实力等信息。此外,企业还应该把管理当局通过合理的预测所得到的的趋势分析资料也进行适当披露,这样也便于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合理的投资预期。
在丰富财务报告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内容结构的层次性。表外披露应该注重层次,重要的表外信息应该详细披露,次要的表外信息则简单描述。表外信息的披露还可以把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加入进来,而不仅仅是限于财务部门的工作。如企业的销售业绩预测可由销售部门根据市场行情和变化进行预测,销售部门是产品和市场的,对产品市场了解熟悉,由其披露更值得信息使用者信赖,提高了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四)财务报告格式可以突出企业的个性,体现多元化 单一的财务报告具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提倡企业采用适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财务报告格式。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企业可以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格式,这些不同格式的财务报告在层次和结构上可能有所侧重,但是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一致的。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披露的同时,也可以进行信息技术的辅助支撑,这样也可以不断地更新企业的财务信息,使得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允许不同的企业建立不同的会计信息提示制度。如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非上市公司,可以允许其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在中期和季度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披露进行适当地简要分析和阐述。
(五)从外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 全面收益观下,公允价值被引入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而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都必须是以外部市场变化环境为基础,还要辅之以一些经验判断,这些都不同于简单的会计准则条例。所以应该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资源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把握,在相关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政府审计人员等的技能的培训,提高政府对企业进行考核的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也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的产权治理水平,向外部提供一些良好的信号,实时更新公司内部股权变动,公司经理人员的动向以及内部的考核激励机制的完善和改善等信息,这些都有利于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的监督和制约。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于静、张林:《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改善分析》,《商业经济》 2008年第3期。
[3]刘友彬:《企业财务报告的改善策略》,《建材与装饰. 2009 年第7期。
(编辑 刘 姗)

点赞:3866 浏览:1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