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让语文教育为学生插上腾飞翅膀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身心的疲惫和痛楚”。
语文教育可解决心理理由。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要担负起信仰教育的使命。教育学生爱自己,爱母亲,爱母校,爱故乡,爱国家。如果丢掉后面“四爱”,只剩狭隘的一“爱”,不是真正的人才。只有懂得“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国家这座高楼大厦的钢筋铁骨之才!
作为语文教师,要提升“师德”,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不说学贯中西,也得博古通今;二是要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塑造栋梁”的雄韬伟略和高远境界。要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高度,将我们平凡琐碎的工作和学生的今天、祖国的明天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说,今天的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
所以,语文教师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1.树魂立根,植根学生的理想信念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要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田做“植根”的工作,植爱国主义的根,植民族精神的根,植理想志向的根,植良好道德情操、健康人格的根。我们要利用手中的教材,时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熏陶。
《元史·许衡传》:(许衡)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 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
这里,小许衡虽未直接明确读书的真正目的,但是其疑问会令我们联想到12岁的周恩来说过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许衡后来成为元代著名学者,有“元代魏征”之称的一代贤臣。
南朝宋宗悫从小立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立功封侯,名彪青史;南宋陆游年轻时立下豪情壮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兼修文武,报效国家;岳飞更是精忠报国,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理想有多大,未来就有多大成就;心有多大,人生就有多大舞台!只有少年立志,才能在人生的大舞台上舞出绚丽,舞出华彩!
2.诵读经典,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
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在千百年前就把他们独有的思想智慧记录在国学经典里,这些思想智慧一直流芳百代,光照千秋。直至今天,依然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便是最好的例证。我们要从中吸取精髓,来指导工作、学习、为人、处世、交友。
以国学原著为读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感受国学文化之博大精深;让古圣先贤历代精英独有的思想智慧,作为指导我们工作事业的行动指南,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种高瞻远瞩的策略。
对于我们教者和学者来讲,可从国学中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比如:
从《大学》学习修身之道:“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财富只用来装饰华屋,而道德是用来润泽身心的。教师要有师德,学生要有学品。所谓“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只有以爱修身,以德铸魂,方能事业有成,魅力永存!
从《中庸》里汲取为学之道:“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意思明显,只要学习上多投入,就会使愚者变聪明,弱者变强大。
从《论语》中学习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告诫我们要交正直宽容博学的人,不要交那些整天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灌迷汤的人。这让我们终身受益。
从《孟子》中学习读书之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化用一下:尽信师,则不如无师。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即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具有能够超越的能力;有超越之智,教会其超越的策略策略,最后实现成功的超越。因为毕竟,创新和超越,是一个民族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
《弟子规》告诫我们扬善去恶:“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告诫我们见贤思齐,见恶内省;积极进取,勇攀高峰。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熟读国学名作,充分利用其中精华,并赋予深远的现实作用,从不同层面去启发教育学生,让国学经典在我们的后生晚辈中间散发新的魅力与芳香!
3.教文育人,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语文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教文育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有浓郁的书卷气息。要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增强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学生必须会的,我们要会在前面。高考64篇,教师要首先背会。说爱国报国,要会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说热爱家乡,要会背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说怀古咏史,要会背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说李清照,要会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说才女严蕊,要会背“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当你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点燃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语文是人文学科,在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让学生在感悟品味美文之时,将美的教育化为丝丝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其心田,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人格素质得到培养和完善,思想境界得以熏陶和提升。
教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培养树立远大理想抱负的豪迈;教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养为了理想和真理上下求索永不止步的精神;教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培养挫折面前不低头,为迎春天化枯朽的大度豪情;教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培养忠贞爱国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
举个例子。笔者执教杜甫《登高》时,在完成了鉴赏分析之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进行写作提升训练——我看杜甫。
有学生这样写道:
于丹说过,神是接近天空的,圣是接近土地的,犹如李白的诗生来就带有仙气,杜甫的诗生来就反映民众的疾苦。而我认为,李白的诗不论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大多只是在写一己之志,抒一己之情,思想只是在自己的天地之中游走。而杜甫,自己的草庐被秋风所破,却还在为天下寒士担忧;自己在颠沛流离,却还在为国家战乱而涕泗横流。他的思想挣脱了人性固有的狭隘,连同他的诗一起升向了比李白更加高远的天空。他的脉搏是与天下苍生一起跳动的;他的热忱是与国家命运紧系在一起的。这样的人生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沸腾人生!
看得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抓住了杜甫的诗魂,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笔者随之再加以点拨:
今天,我们读杜甫,学杜甫,绝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鉴赏诗歌的技巧,更要领悟杜甫的思想精髓,学习杜甫的博大胸怀,并运用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投身于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中。
杜甫忧国忧民,我们要报国爱民、强国富民。只有国家真正强大,那些蕞尔小国才不敢轻举妄动,超级大国才不会虎视眈眈;也才能让我们的“让语文教育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诗圣”长眠地下,让我们的先人安枕千年!
语文教育是滋养生命、净化心灵的营养;是唤起良知、增加善念的召唤;是远离患得患失和无谓争斗的规劝……
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要在学生的心中播撒知识的种子、做人的良知和报国的宏志。我们一路品尝着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青枝绿叶,花朵芬芳,果实累累的甘甜,回味着自己作为输送过生命养料的泥土的况味,分享着成功的快乐,享受着精神的富有。
芝兰绕阶,桃李满天,今生无悔!
(作者单位:唐山市第二中学)

点赞:13943 浏览:5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