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物理课堂“理由导引”教学对策新探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理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但对于习题课的教学,多数是一讲到底、平铺直叙、索然无趣。教师教的只是结论,学生学到的只是技能,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把会深思的学生教得不会深思。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在习题课中穿插一些有性的理由,理由把学生的思维缺陷,知识掌握的漏洞暴露出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尽可能地改善以往习题课的教学模式。
但是理由的设置不能随意,如果理由脱离实际,目标不明,理由与习题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就会造成时间的浪费,教学效率也会因此会大打折扣。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思,觉得不同类型的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置理由。在高三的一堂试卷分析课中,笔者不同的题目尝试提出不同理由,让学生能从各种类型的题目中不同的感悟和思维的提升。

一、层层设问,化难为易

有些习题的考查方向很明确,因而情境单

一、没有过多的文字叙述,这样的习题是考查学生对某些特定知识

是否有了细微的理解。学生在解答这样的题目时,要做到思路清晰,还是有些困难。
例1:如图1所示,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内侧壁半径为R,小球半径为r,r略小于管道的半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
vmin=■
B.小球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min=0
C.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无作用力
D.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
分析:学生的理由在C、D两选项,根据生活常识可以选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解释理由,因为学生不能把知识由浅向深延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理由的形式给予点拨。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圆周运动的“供需”平衡
F=m■,“需”由m■决定,“供”由外界实体给予。在水平线ab上方,重力提供一向心力,速度不大,重力可以满足“供”,小球就不会与外壁接触,速度大,重力不够所“需”,就要外壁施加压力给小球作为补偿。为了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可以设置几个有梯度的理由:
问1:从动力学角度看,什么条件决定了物体做离心运动,向心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学生意识到由外界实体的“供”F和m■的“需”之间的关系决定)。
即使学生理解了供需平衡,也不一定能顺利地解答。所以还要有下面的理由点拨。
问2:ab水平线上方可以有什么力作为小球向心力的提供者?(重力和内壁、外壁对小球的支持力)
问3:若重力大于小球所需的向心力,小球紧贴管道的内壁还是外壁,为什么?(应用供需平衡解答理由)
问4:外壁对小球的支持力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总结:这样有层次的理由引导学生对理解的知识进行逐层分析,从而轻松理解理由的核心,调动了优秀学生的积极性,更的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刨根问底,深入本质

上面例题考察的知识是明确的,读完题目就可以入手,但有些题目会把考查的知识规律隐藏在某些情境中。学生碰到这样的题目就会感觉很难入手,特别是一些和电场知识联系在一起的题目,就更让学生心生畏惧。
例2:某同学在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了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图2中实线所示),图2中未标明方向的一组虚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判断是( )
A.如果图中虚线是电场线,电子在a点动能较小
B.如果图中虚线是等势面,电子在b点动能较小
C.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点的场强都大于b点的场强
D.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点的电势都高于b点的电势
例3:在如图3所示的圆形区域内沿纸面方向的匀强电场(具体方向未画出),a、b、c、d分别为两条直径的端点,ac垂直bd,一金属钠离子从b点沿bd方向以速度v0射入电场,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c点飞出电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离子到达c点的速度一定大于b点的速度
B.若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2U、8U、3U,则d点的电势一定为7U
C.电场力一定多,钠离子做了正功
D.b点的电势一定高于c点的电势
分析:两个例题看似独立,其实它们的选项中都涉及了速度、动能、电势的比较,以及电场力做正负功的判断。在目前习题教学中一般是逐题、逐项分析,学生学法死板,结果造成学生仅仅会做了这道题目,但不能解决这一类题目。教师归责于学生能力差、不会举一反三,其实是教师没把解决理由的策略、思维教给学生,笔者在教学中觉得还是应该运用分析理由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理由,直到理由的本
质显现。
问1:加速还是减速由什么条件决定?(学生可以回答由合力与速度的方向的夹角决定,小于90°加速,大于90°减速)
问2:电势的大小可以从什么角度判断?(学生的回答可以电势差的正负判断,也有的同学说由电势能的大
小判断,还有学生想到由场线的方向判断。在这里突出用电势差的正负作为电势大小的判断)
问3:电势差的正负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研究?(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根据φa-φb=Uab=■联想,只要确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就可以)
问4:做功的正负由什么决定?(电场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
总结:两题要比较的速度大小,动能大小,电势大小,做功的正负都可以归结为对一个理由的研究——电场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判断。
反思:学生为什么自己想不到,关键是基本规律被题目的情境所掩盖,理由的情境千变万化,但考查的知识点和规律却没有转变。教师要教会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情境中找到要考查的核心知识,从而有效地解决理由。

三、灵活深思,增长能力

习题课的教学并不是仅仅为了求解题目,而是要题目的求解和讲评达到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效。有些题目可能只是考查一个知识点,但它还有一些隐性的知识点师生共同挖掘。
例5:如图4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A处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落在斜面上的某一点B处,设空气阻力不计,求小球从A处运动到B处所的时间。
分析:平抛理由是高中阶段的一个的物理理由,易于与其他知识点综合而变化多端,但解决平抛的策略和问
题是不变的。对此题的拓展研究可以比较全面地回顾平抛的规律和研究的思想。
问1: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曲线运动的位移)
问2:求小球落到B点的速度。(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曲线运动的合速度)
问3:求小球落到B点的速度与斜面的夹角。(追问:减小初速度,其他条件不变,此夹角如何变化)(只要落在斜面上的就是定值)
问4:从抛出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小球离斜面的距离达到最大?最大值是多少?(把运动沿平行斜面和垂直斜面分解更方便,加深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
甚至可以再提出这样的情境:如图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方A处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垂直落在斜面上的某一点B处,设空气阻力不计,求小球从A处运动到B处所的时间。
总结:两题对比研究,可以不断延伸理由、叠加理由形成理由链。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他们深入研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习题中有效的设计理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不同的题目要从不同的角度提问,教师本身要吃透题目,了解和研究学生对题目的认知水平和认识错误,根据题目的
类型合理地设计理由。按照学生认识该理由的过程,引导学生逐步走到理由的终点。强化规律,深入认识规律,使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这样的习题教学才算是真正的高效
教学。

点赞:7031 浏览:2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