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网络德育中自我教育地位及影响因素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网络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又是网络德育的重要策略,因此自我教育在网络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网络的特点及整体网络道德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淡薄,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开展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网络德育;大学生;自我教育
1007-0125(2014)10-0140-02
网络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道德素养造成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因为网络行为是一种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行为,所以大学生文明上网意识、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中自我教育出现的理由,已经成为网络德育亟待加强和解决的理由。

一、网络德育中自我教育地位

(一)自我教育是网络德育的目标

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自我教育的地位提升到教育目标的高度,他指出:只有推动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网络使用的广泛性、普及性今天,大学生已经把它当作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网络上的学习只能以自我教育为主。网络德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

(二)自我教育是网络德育工作主要策略

自我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是经过认识内化到行为外化的往复的过程完成的,其中转化和升华效果取决于自我教育者自主性,自主性越强,自我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受教育者在网上学习和网上教育是通过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这样就变成了受教育者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由此网络德育必须以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和主要策略。

(三)自我教育是网络德育的重要内容

网络德育的内容包括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政治观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心理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网络教育、网络国情教育、网络人文科技教育。其中信息素养教育、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本人认为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

(四)自我教育可以有效地弥补网络社会法律规范的不足

由于网络社会自身的技术性特征使得现有法律难以介入进行监督,因此,网络立法的难度很大。法律与道德同为调整网络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在目前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求助于道德,通过提高网络行为主体的网络道德自我教育水平的提高来增强他们信息真伪、美丑的辨识力,自觉抵御不良信息侵烛,又能遵照自身良好的道德原则去规范、制约自身的网络行为,从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网络社会现有法律规范的不足。

二、大学生网络德育中自我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网络自身的特点对自我教育的影响

网络世界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的共享体,因其虚拟性、隐蔽性、快捷性、多元化、开放性、满足自我需求等特点,使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下降。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受到的约束较少,容易使人放纵自己。网络的隐蔽性使人与人的的交流缺乏现实社会的人际、法律、道德、舆论的约束,日常生活中人性中假、恶、丑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释放渲泄。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使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向大学生渗透西方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二)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及政府监管不到位对自我教育影响

我国的网络立法虽然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不能满足网络法制的要求。我国的网络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网络空间的法律监督不到位,对网络违法行为的处罚缺乏可操作性,网络行业的自律机制还未形成。网络监管还存在技术漏洞。如对手机网络用户的监管就难以到位,存在监管盲区。网络道德需要自律,也需要法律的约束。在法律的强制力面前,行为才能更加规范,遵守网络道德更加能够体现其价值。

(三)大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影响自我教育

一方面由于网络能够极大的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部分大学生对网络爱不释手,受网络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还不成熟,自制能力不强,并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面对网上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容易受到误导并误入歧途。

三、大学生网络德育中自我教育的途径

在网络德育中自我教育要始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教育内容上要本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科技价值观教育。

(一)营造自我教育的外部环境

首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应该直接或间接的长期提醒大学生科学的运用网络,有节制的使用网络,加强网络的自我约束能力。其次,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对网络运转过程的管理,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对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思想、文化见解和对热度事件讨论专职管理者积极引导和回应,这样对大学生来说是思想的培育和再造过程,从而达到了“远程”教育的目的,保证网络的有序运转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国家和社会应积极完善网络立法,使网络不道德的行为得到应用的惩治,对大学生科学利用网络起到预防和警示作用,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为净化网络德育中的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大学生传统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但是它的作用随着主体意识和独立行为能力的增强反而呈弱化趋势,特别是网络社会更倡导个性自由的独立发展,与传统道德相比,网络社会要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精神上、高层次上的自我约束,才能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因此要使每个人都能由他律转变为自律需要结合传统道德教育,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修养来塑造。自我教育策略最主要的就是传统道德教育中“慎独”策略,“慎独”体现了道德主体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实践的重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精神,对德育工作倡导的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人,注重生活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具有有益的启迪。

(三)增强自我教育者的道德判断能力

首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大学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网络活动的准绳。其次,自我教育者运用已有的道德经验和道德知识对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大学生必须把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听到的内容进行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力求做到正确把握自己,在提高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能力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容,争取在网络道德上不断进步。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而自我教育是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叶湘虹、曾长秋.自我教育:高校网络德育新思路[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7).
[3]廖轶凡.论大学生网络道德与信息素养教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
作者简介:
王春雪(1983-),女,黑龙江省庆安县人,工作单位:黑河学院人事处,职称:助理研究员;
张 巍(1983-),女,黑龙江省黑河市人,工作单位:黑河学院宣传部,职称:助理研究员;
范 微(1980-),女,黑龙江省嫩江县人,工作单位: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职称:讲师。
基金项目:黑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研究”(RWY201213)。

点赞:4860 浏览:1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