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当今教育启迪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道家思想在先秦时期独成一派,对后世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人在研究老子的思想,希望解读老子思想之时能从中体悟。本文也是希望能通过分析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当今教育,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关键词 老子 道法自然
:A
鲁讯曾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他这样说是认识到了老子的思想对中国人的深远影响,道家甚至道教的精神已内化为国人的心理品质,只不过有时日用而不知。老子虽然和孔子同时期,但留给后人的印象完全是不同的,如果说孔子是受万民敬仰的圣人,老子则是站在高山深处的智者,曲高和寡的样子。老子的思想给人感觉高深莫测,晦涩难懂,可能是资质不够,亦或是思想修为还达不到境界,即便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对老子的作品进行了解读,概括出其思想体系,但这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老子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藏等待着国人们去开采。种种的限制,让我们还不能那么正确地评判,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一切提供了很多可能让后世去继续探索,从而更加接近老子最真实的思想和境界。
老子的主要思想都体现在他《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该书分为上下两册,上篇道经,下篇德经,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道”是最根本的东西,而“德”则类似于做事的策略,就像今天的策略论。《道德经》开篇就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后“道”这个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词就在书中频频出现,它有时似乎是在显示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巨大;有时似乎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或展示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如此等等。因此,很多人对“道”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有人认为“道”是一种客观对象或实体形象,(这也是大家认为老子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者的一个依据);有人觉得老子的“道”不是具体之物,“道”是一种状态,即“道法自然”;还有人认为老子开篇第一句话就已经说了“道”是很难理解的东西,是用语言表达不清楚的,是含糊的,不为人所明白。可是《老子》中也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道”这个世界万物最根本最本原的东西一定有所指。而海德格尔认为,当我们在一种知性思维模式中将“道“理解为一客观对象——“ 物”的时候,那么,不管这“道” “多么流行,也还是没有像它自己所标榜的那样朴素自然”,这说明具体实在论也是不符合老子的思想的。
从“道”这个字最原始的最简单的意思来看,“道”最初应该是指道路,而道路有指示和引领作用,有奠基的含义,从而衍生出“道理”,是世间万物得以存在的道理,是最最根本的东西。在《老子》中还有关键的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又是指什么呢?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老子其他理论的依据。“道”以自己为法则,自然而然的状态是“道”的本性,“道”通过自然显现出来,古汉语中的自然与今天所说的大自然的含义不同,如果混为一谈,就会将“道”的本源地位拉低,大自然是“道”自然而然状态的体现。而且只有作为天地万物根本的“道”是“自然”的,那么才会有来源于“道”的天地万物所秉有的“自然”之“性”,而不是相反。由此我们知道“道”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就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道法自然”在教育上要遵从的“道”就是人的自然天性,从而也就有了老子“无为而为、守朴贵柔”的自然教育思想。
很多人认为老子的“无为”是消极避世的,认为“无为”就是什么也不作为,如果这样来看的话那也就是逃避和压抑人们心中想要有所为的想法,有意避世,逆心而为,那也不是一种“自然”了,这与老子的“无为”自相矛盾。因此,“无为”应当是应为而为,为而不争。纵观我们当今的教育,强势而为的现象太多。教育目的上,国家或社会所期望的目的成份多于教育“成人”成份,外在的目的添加到我们教育中间来,使得我们的教育也不那么纯粹,教育者为了完成国家的教育目的或实现自己的某些利益做出很多违背教育规律和“不自然”的事,教育异化为一种工具,不再真正服务于学生,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也失去了自由,“被迫”要做一些不是很愿意或感兴趣的事,不能顺心而为。老子的“道法自然”在教育对象和目的上体现为追求一种理想人格,即顺应人的自然之性,不是外人强加的那些知识、、价值观之类。这一点其实和西方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有契合之处,杜威认为教育之外无目的、教育本身就是目的,教育的根本是人,实现人的发展才是教育应该要做的事。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告诉我们天地万物的发展都遵循着天道(自然)的发展规律,作为形而上的天道下落到形而下的社会生活之中即为人道,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的教育也要遵守着教育的“道”——即教育活动的发展规律,遵循人的自然本性。因此,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应遵从“自然”的发展规律,消除额外压抑和人为的负面影响。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我们目前现实中的教育恐怕一时半会还很难做到,可是人要有理想,教育更要有理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仔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老子的“道法自然”教育思想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共同之处集中表现在他们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思想上。老子的“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按照自然本性生活,个人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治身完身和养生,(下转第89页)(上接第76页)为国家、做帝王等身外之事,只是“绪余”、“土苴”即可,而且个人应当要“返其性情”,回到自然中去,来提高自身的修为,达到修身的目的。卢梭更是提倡自然教育,其教育小说《爱弥尔》开篇就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里“造物主的东西”其实也是老子的自然而然状态的一种,除此之外,卢梭还把小说的主人公爱弥尔从小放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更自然的地方)去生活,让他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我们今天的很多学生身体柔弱,发展不健全,不去室外感受大自然这造物主赐予给我们的阳光雨露,接受自然给我们的考验,而是每天待在封闭的教室里学习一些前人所累积下来的经验知识,透支人身体内的能量和精力,只为获得那些日后看来并不重要的东西,因为当时教育者灌输给我们的观念是那些东西非常重要,我们囚禁在教育的大牢笼里,也就不知道什么东西重要,甚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从而错过了人生中那段回不过去的精彩。
今天的教育好像不知道到底要什么,好像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最后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缺乏了教育的信仰。教育的成功需要教育者持有“信仰”之精神,正如体悟老子“道”所获得的精神力量。有了“信仰”,教育者才能心无旁鹜,保持,将教育的初衷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老子.道德经[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
[2] 王弼注(魏).老子道德经[M].上海书店,1986.
[3] 邬溯源.《老子》研究综述[J].集宁师专学报,2006(09).
[4] 王刚,朱兵香.“道法自然”:老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迪[J].考试周刊(哲学史诗研究),2008(14).
[5] 王绪琴.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6] 唐洁.庄周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比较[J].社会科学研究,1998(04).
[7] 海德格尔.林中路(中译本)[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8] 高秀昌.如何准确理解老子的”道法自然”?[J].中国图书评论,2010(04).

点赞:21864 浏览:9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