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民族性理由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多元文化国际教育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性理由实际上是民族性缺失的理由,体现在民族文化“失语”与教育西化共现、文化焦虑与功利主义并存。要解决民族性缺失的理由,必须坚持“民族性就是世界性”的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关注民族学生文化心理,消除其文化焦虑,融入民族文化理念。
关键词: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民族性;跨文化
1674-9324(2014)43-0280-02
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并能够进行跨文化国际交流的民族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民族地区也融入了多元文化交流的大潮流之中,原先闭塞的地域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交流观光,成为跨文化交流的热土,这对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审视并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所面对的民族性理由成为本文研究的内容。

一、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文化特点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课程,也是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是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根据这一设定,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国际教育,其国际性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和教育内容上。在培养目标上,大学英语是培养具有全球化意识、掌握先进知识体系的国际交流人才;教育内容上则是课程设置有中西文化比较、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鉴赏、应用文写作、英语歌曲欣赏等必修和选修课,从某一方面培养民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是在多民族学生交流融合的背景下开展的,不同的民族学生带来的不同文化与目的语英语文化的碰撞交流是多元文化教学最鲜明的特点。就其文化背景来讲,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涉及到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英语文化三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微观层面,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主要是文化交际者在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呈现,主要通过民族学生的生活、语言、饮食等文化习俗和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所表现出来。由于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一种不确定性。因“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观点,一种价值取向”,[2]这种不确定性又伴随着一种选择性,即如何在多元文化价值中进行文化认同。

二、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性理由

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性理由是因民族地区自身的特点而反映出来的个性理由,而非全国性的理由。民族地区多为边远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少,民族观念陈旧,造成民族心理的孤立感,这种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影响使得该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既有全国普通高校的共性理由,又有其独特个性的理由。
1.教育西化与民族性缺失共现。全球化作为西方大国的一种扩张性诉求,必定视语言为其冲锋陷阵的有力工具,在这一过程中,英语俨然成为一种“语言霸权”,充斥在商业、外交、教育等国际交流活动中。但是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它背后隐藏的是一套价值观、意识形态的文化负载,对发展中国家的语言生态和文化价值体系的完整性带来严峻的挑战,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面对西化和汉化的双重压力。虽然汉化从国家安全的角度上来讲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却有许多不利。教育西化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大量英语文化信息的单向输入,从英语国家的节日、宗教、艺术、文学等传统文化到英语国家的流行文化,在课堂内外向学生爆炸式地灌输,以此作为对英语语言教学的机械补充。伴随这种单向文化输入而来的是民族文化的“不在场”。正如南京大学丛丛教授所说:“我国英语教学迄今仍普遍存在着一个重大理由,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3]在多元民族教育中,“失语”的不仅是中国文化,还有少数民族文化,即民族性的丧失。教育的民族性主要指教育活动中,“要始终体现国家民族传统、渗透民族精神的特性”。[4]在英语文化强势渗入校园的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显然缺少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弘扬。
2.文化焦虑症与功利主义思想共存。民族地区由于地域的因素,历史上远离中原主流文化,没有形成群体性秉持的、持久的文化理念,其民族文化自成体系,相对封闭隔离,缺少深厚的底蕴。当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对象从母文化转移到目的文化,通常产生强力的文化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产生的文化冲击往往使学生产生心理理由,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文化自卑,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环境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既有本民族的文化,又有汉语文化和西方文化,三种文化的碰撞使学生的文化态度和民族心理产生动摇,造成文化认同的混乱,产生文化焦虑症。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少数民族学生长期在英语水平和能力上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本民族文化中养成的心理、文化价值观、民族情感、行为态度及语言形式和主流文化和外语这一目的语之间的冲突所致”。[5]由于历史和地理的理由,少数民族地区普遍经济发展落后,如何存活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在民族教育上“更注重少数民族的存活与发展理由,致力于解决教育与经济如何衔接的理由”。[6]这种存活和发展观长期固化而形成的功利主义深深根植于该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较偏爱实用性的课程和专业,希望能够学到一门手艺活技能,方便以后就业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由于就业环境的相对封闭,少数民族地区的毕业生大多选择本地就业。这种功利主义产生的后果就是对英语学习的态度草率,缺乏学习动力。

三、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民族性的保持与发扬

要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保持与弘扬民族性必须坚持“民族性的才是世界性的”的理念。民族性是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基础,离开这一基础,世界性无从谈起,跨文化交际将成为“无根”的活动,民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也将成为空谈。

点赞:11554 浏览:4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