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方法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美术教师,要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的美术教育观,要注重对学生在美术中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取向的培养与正确引导。但目前美术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越来越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容易受挫,美术教学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境界。解决这一理由在于:要使美术教育观念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要使“消极被动”的体验变为“积极主动”的体验。
关键词:美术教学;体验生活;以人为本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单纯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最终导致效果不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充分地相信和尊重学生,为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在活动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内心深处激发出要求学习、渴望成长的愿望。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鼓励很重要,形式要多样,策略要灵活,帮助要及时,尽量少说“不对、不行、不好”等话语,让学生有自己活动发展的空间,有深入内化的过程,由逐步掌握技能到发展能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一、教师在教学中确立恰当的目标,充分创设情境

在美术课讲授时,深入浅出。在活动时注重情趣,都是为了诱导学生有兴趣参与“体验”。这样的课例是很多的,例如教《人物的速写》一课,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某幼儿园小朋友玩“山山水水,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这个游戏,孩子表现出可爱生动的动态时,学生们已经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这时,我马上让学生到讲台上做出自己认为最“酷”的各种动态形象,让学生领会各种动态的特征。如果只是简单地出示人体结构图,让学生认、拼、贴,学生的印象不会很深刻,而且觉得没劲;但当把学生所展示的出自己快走、慢走、舞动及小孩子游戏时的动态渗透到了解人体结构的时候,情景就完全不一样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来展示,兴高采烈地模仿体验,这时他们才真正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大胆的展示已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想像。
生活中处处有美术,美术伴随人们终生。中学美术课堂应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学校美术教育应做到:将学生带进广阔时空,不只是课堂;探索神奇的美术世界,不只是课本。要充分认识“训练”与“体验”的不同:“训练”多强调行为的参与,而“体验”则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训练”比较被动,而“体验”比较主动;“训练”是教育的一厢情愿,而“体验”则是学生的自觉参与。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大家生动活泼的共同参与中,师生的智慧相互碰撞,师生共同进步,课堂教学自然呈现出新的气象。

二、创设欣赏情境,来品味作品的艺术特点

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某种意味的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直觉,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像和情感,从而在欣赏的过程中,欣赏主体受到欣赏对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展开想像,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电化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设置情境等“不择手段”而为之,往往事半功倍。如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艺术的殿堂。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教师应利用欣赏课让学生接触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如陶器、瓷器、青铜器、敦煌壁画和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以及国内外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类高尚情感的优秀美术作品;选择人类美术的精品,加强欣赏和评述这个重要环节的教学,如梵高的《向日葵》,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马蒂斯的《罗马尼亚的上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徐悲鸿的《群马图》,齐白石的《虾》等。这些作品思想深邃,富于理性,和谐秀美,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深思、分析作品,讨论、交流、评述作品,领略作品采用的材料、技法及其表现风格、文化背景、个性特色等,从而全面地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品味作品的文化精髓。
总之,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除了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教学的技巧,有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的活动方式。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有趣、有作用,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上来。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才会得到真正作用上的实现,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渴望。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育,应全面分析美术教育所蕴涵的价值,在突出美术教育学科特点的同时,打破学科知识的条块分割,完美地体现美术教育的价值。这样,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才能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层层升发,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小小浪花推波助澜,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造型语言的含义,真实地体验到造型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美,从中体验到成功感和艺术美。

点赞:2664 浏览: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