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理由导引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理由导引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理由情境,以理由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理由情境是实现理由教学的中心环节。理由情境的创设要达到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理由情境。这种以矛盾的冲突为基础的理由情境的产生和解决,就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理由导引;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有句名言:"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也就是说"理由"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由此可见理由导引是通向高效课堂的钥匙。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物理课堂中采用理由引导模式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理由情境

根据马赫穆托夫的《理由教学》中所提到的,理由教学是通过理由来引导学生发现和深思各类理由,学生带着诸多的疑问进入学习。由于物理这门学科跟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创设理由情境。在教学中结合物理实验创设理由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更可以激理由导引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与实践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力的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分解一个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事例来讲解,首先请两位高大的男生到讲台来进行拔河比赛,两位男生势均力敌,这时请一位瘦小的女生抓住绳子的中点,轻轻一拉,结果把2个男生都拉过来。通过这个简单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力分解时可以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二、在理由中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发现理由的机会,创造解决理由的条件,这样学生的思维意识就能不断得到培养和发展,并且也能亲身体验到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成就感。而这种内在的东西又可以反过来激励学生再发现、再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理由引导模式的基本流程可以描述为:提出理由→设计方案→测量数据→分析讨论→交流总结。例如电学实验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中,我首先画出2个实验电路图,并且按甲、乙2个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如下图:
接下来列出一个表格,把电阻箱的阻值调整2次,通过现场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值,间接算出这2次电阻值。表格如下:
定值电阻
甲测量值
乙测量值
10Ω
10Ω
13Ω
10KΩ
5.6KΩ
10KΩ
由表格的数据得知,2次测量的值不同。笔者立即提出理由:为什么数据相差如此悬殊?是什么理由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学生们立马就有了兴趣,分小组讨论了理由所在,并得出结论: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不理想,它们的电阻影响了测量结果。继续追问:甲、乙2个电路图中,分别是哪个电表引起了实验的误差?学生们继续讨论分析得出引起电流表外接和内接时的误差理由,同时也分析了得到了适用条件。课后笔者随机抽查了几位学生关于本节课的一些理由,从学生的情况反馈来看,效果相当好。

三、理由引导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采用知识点直接呈现。这种以结论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看似逻辑严密、清晰,快捷高效,而事实上由于它不是以物理现象与事实为背景,也缺乏认知的挑战性,学生只是学会了解题的技巧。笔者认为"理由导引模式"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理由、分析理由、讨论理由、解决理由去领悟物理的本质,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大提高。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理由要注重以下三点:
设计理由时要注重理由的针对性。课堂提问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策略和手段,因此理由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教师必须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问,提前考虑可能出现的理由。
设计的理由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设计理由时要充分地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教学过程,每一个人都有回答理由的机会,不能让他们有失落感。因此设计的理由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开始时理由的起点要低,这样可以使每位同学都能入手;接着理由要有递进性,即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式;再次理由的设计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层次性。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理由的设计要有拓展性。理由的设置,应该既有当前教学的基本内容,又有值得学生回味和深思的内容,营造出"意味无穷"的境界,使理由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用课外知识来巩固和补充课内知识。
总之,理由是引发学生深思学习的动力与起点,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开端,创造性的教学并不应当以本节课堂知识的结束为终结,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理由的基础上进行深思,继而引发更为深入和更进一步的全新理由,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在这样不断创设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理由导引模式的实施和评价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因此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期待解决。但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勇于实践,不断完善,为理由的解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成平.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100条新倡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马赫穆托夫.理由教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

点赞:5554 浏览:1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