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人”视阈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现实的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能动性和受动性以及生成性,以此为基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忽视了教育对象的能动性;实践环节的缺失。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性,以及具体落实实践环节上下工夫。
关键词: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合力;能动性;实践
1002-2589(2012)19-0284-0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的人”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若要对人进行考察和界定,首先必须与现实的物质生产相联系,因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点颠覆了以往传统哲学对人的形而上学的理解模式,充分说明了作为历史的真正主体的人是“现实的人”,现实的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物,他是具体的、历史的,他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能动性和受动性、生成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主要源于实际物质生产活动对于人的必要性。在强调人的自然属性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现实的人”始终是处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当中的从事实际活动的、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社会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人从一生下来就处于各种关系中,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规定了他在社会坐标系中的位置,规定了他的理性、意识和行为方式等,并塑造了他的个性和气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从其现实性上来看,“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具有能动性和受动性,能动性和受动性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而实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实践表现为双重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所面临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是其进行物质生产实践的既有条件,是一种人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继续进行创造的条件,也是一种约束条件,这是人自身无法选择的。人具体实践所面临的这种既定的客观历史前提是人的受动性的一个集中体现。就人所具有的能动性而言,主要指的是在物质生产实践中,人是有意识、有目的、有的实践者。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一种历史生成物,其自身形成过程是客观的,人在创造客观环境的同时,客观环境也创造了人,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性、连续性和双向对象化的特点说明了人的生成性。也就是说,“人是由他们自己创造的现实的一部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他们自己创造的现实‘创造的’。”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论是人的内在本性、特征还是他所具有的能力都是以往实践活动的产物,人是这种自身实践创造物的创造品,人自身实践的创造物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可见,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物,他具有生成性,他在实践中产生、存在和发展,实践就是人本身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现实的人”的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病症

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的科学论断为我们解读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维路径。从“现实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能动性和受动性以及生成性属性维度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从现象到理念,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病症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教育合力,违背了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科学论断,揭示了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必然会受到社会关源于:职称论文www.808so.com
系的制约和影响。就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就应该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形成时空交叉的德育优势力量。而且学校教育本身又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应该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但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家庭与社会的影响,片面强调学校的教育作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往往被理所当然地寄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上。在网络普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作为社会个体的个人无法拒绝来自家庭和社会各种思潮和事实的冲击。这些冲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校的“应然”教育招致社会“实然”教育的强力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理应发挥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不能被无限放大。
(二)忽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关涉人的思想、品质、精神和价值世界的教育活动。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却以知识和概念为中心,表现在教育内容上无视教育对象的内在精神需求。而当思想道德素质的知识和概念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时,教师所能采用的教育方法只能是灌输了。灌输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僵化的教育形式,它无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现实社会生活,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强制性灌输尚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单一封闭的社会结构的解体以及大众传媒的勃然兴起,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不断加强,强制灌输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受到冲击和挑战。
(三)实践环节的缺失,忽视人的生成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分强调理论性、系统性,社会实践环节严重缺乏,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就是人本身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实践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从本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是实践的。

三、“现实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的人”的理解启示我们,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整体效应,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就要努力做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校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和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的发挥,重视实践环节的推进和落实,唯有如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重视社会合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进行。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但思想政治教育单纯依靠高校专职教师来做的方式达不到社会期望应有的效果。就学校教育而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做到把思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808so.com
想政治理论课和学校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各方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使教育对象健康向上。
(二)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决定了灌输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需要灌输和如何灌输是两回事。如果把“灌输” 曲解为“填鸭”,这就是一种生硬灌输了。这种灌输过分凸显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置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地位,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种生硬灌输阻隔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要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观念上,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讨论、辩论、演讲等教学形式,并将多种教学形式灵活交叉使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教师有了教学的成就感和积极性。
(三)具体落实实践性教学环节,克服纯理论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社会实践环节的普遍缺失,是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
就落实实践教学环节而言,实践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由教师给学生开出一系列选题,由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可以成立各种学习小组,通过研讨会、演讲、论坛等方式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各种各样的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这些场所既集中反映了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又是向大学生进行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也可以让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区服务、社会服务,提供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和公民意识。例如通过参观访问、募集资金、竞选宣传、环境治理、帮助孤寡、慈善服务等社会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将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政治和道德价值观念,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英]凯蒂·索珀.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2.

点赞:14039 浏览:5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