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优化生物教学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要切实贯彻这一新理念的落脚点就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原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些理念,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物教学;自主学习;优化方式;培养能力
1992-7711(2013)13-053-1

一、前提:优化教学方式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教与学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代生物学的研究告诉,人类的遗传基因是相似的,而差异最主要是人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因为后天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差异而引发的主体变异。所以师生间的相似关系决定了这二者应是和谐的。再从教育的本质来看,它的核心是培养人,并使其充分的发展。初中生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充满幻想的世界,孩子理所应当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的,有着强烈的追求学习,接触客观世界的心理。
2.课程改革突出的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由被动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中,其基本职责和任务不再是过去的学习,更强调——自主学习。科学的“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科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所以教师应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变教学为导学,确立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的主人。

二、关键:优化教学方式实施有效的理由教学

1.理由须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理由,激发学生进入探索理由的境界,如为什么橘树花开了许多而结出的橘子数不是?(传粉,受精知识探索)。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并与本节新知识相衔接的理由,如被子植物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新旧知识衔接)。经过学生自学找到理由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2.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有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好胜的心理,理由的提出要考虑学生能直接推理,是动态思维、贴近生活实践以及思维转折次数多少等因素,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理由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有些被子植物的花很美丽,而有些则很“难看”?(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要使向日葵多结果实怎么办?
3.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知识去解答的理由,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如学习“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你的一日三餐的营养结构合理吗?”“平常你们买的食品是安全食品吗?”这两个理由,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这两个理由开展自主研究,为解决第一个理由,学生各自回家调查一日三餐的营养结构是否合理,并向家长提出许多理由,如什么是合理膳食,怎样的营养结构才算合理等,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在理解合理营养的基础上,为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为解决第二个理由,学生主动要求陪家长到市场买菜,在与卖主的交流和与家长的沟通中懂得怎样的食品才算安全,并注意收集有关安全食品的信息,分别与同学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而非信息提供者。

三、保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习的主人

1.学生积极深思、勇于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深思、多质疑,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打断教师的教学,向其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当然,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事件,教师应该耐心地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如果是一个简单而明了的理由,本人就会当即举出一个反例,让学生自己发掘错误的理由;如果遇到具有争议性的理由时,就应当正视之,并且请教其他教师及参考书籍,要尽力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到一种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掌握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考虑的方向,获取新的知识,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相长。
2.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理由、解决理由。在“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分发一条蚯蚓,同学们说:“请大家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看谁最聪明,能够别人不知道的结论。”同学们一听,立刻来了兴致,他们把蚯蚓放在解剖盘中,按照自己的方式研究起来。一个同学对着蚯蚓拍手,叫喊,蚯蚓没有任何反应。可是,当他用铅笔敲击解剖盘的边缘时,蚯蚓开始翻滚身体,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景。于是这个同学发言说:“蚯蚓没有听觉,但喜欢安静的环境。”另一个同学用铅笔、不同颜色的纸在蚯蚓的前面来回远近、左右向不同的方向晃动,发现蚯蚓没有任何反应;然后,他把蚯蚓放在一个黑暗的纸盒中,用聚光的小手电筒照射,发现蚯蚓作出明显的躲避光线反射,从而结论:蚯蚓没有视觉,但体表有感光细胞,可以感受光线的强弱。有的同学分别把蚯蚓放在硬纸板上和玻璃板上,比较它们在哪个平面上爬得更快。还有的学生更是别出心裁,用文具盒、硬纸板搭了一个45度的斜坡,把蚯蚓放在斜坡上,观察蚯蚓向哪个方向爬等等。同学们这次探究活动,拓展了科学探究的策略,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点赞:19467 浏览:8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