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突破化学知识难点教学举措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由的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由,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理由。与初中不同,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多了,知识的系统性更强,教师要采用知识串联、构建网络、对比归纳等举措,突破化学知识难点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难点突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高效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背景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各位教师的努力方向。

一、围绕主线,串联知识

在化学中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粒子数的多少、粒子本身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当粒子数一定时,固态、液态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本身的大小,而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在固态和液态中,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的不同,而不同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在学习“气体摩尔体积”时,笔者就围绕两大理由进行导学:一是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二是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认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重点理解“22.4”所表示的含义和限制条件。又如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习,笔者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同时,抓住“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物质的性质由结构决定”这条知识主线,即“结构—性质—用途”,将零散的知识串联在一起,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重点,构建网络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是中学化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全过程,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因而,在学习中如果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将会给整个中学化学学习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在教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时,就得抓住重点,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两个PK点:
PK点1.物质的量与摩尔的PK

PK点2.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PK

学习化学知识要掌握这一原则:抓规律,记特殊。硅及其化合物中有许多特性,这些特性是同学们学习中的盲点。熟悉这些特性,对于全面掌握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如硅是非金属,但可与氢氟酸作用置换出氢气;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但它和玻璃的成分不完全相同;硅酸钠俗称泡花碱,但它是盐而不是碱等等。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习时,考虑到这部分的内容涉及的知识,化学方程式较多,如果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网容易撒得过大,抓不住重点,且学习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所以在学习时应找准中心,以此构建知识网络,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如可以通过设计三角关系,巧妙揭示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者之间的知识核心是二氧化碳,因此,学习时就要以二氧化碳为中心进行了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各知识网点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三、对比归纳,突破难点

学会用比较的策略对新旧知识联系作归纳小结,同时也加强比较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不仅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对知识的分辨能力。如在教学“物质的量”相关章节时,可以将其与“长度”这一概念类比,在教学“同位素”相关概念时,又可将其与“元素”这一概念类比等,学生往往难以接受新事物,但对“长度”“元素”这些旧事物却很好理解,这样简单地进行对比或类比,学生自然就能够理解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就是米与长度的关系,氕、氘、氚又同为氢元素的同位素了。又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化学学科包含了较多的抽象概念,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易于接受的是形象的思维,而对于抽象的思维和逻辑则显得有些陌生。教师要设计出好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良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讲“同位素和元素”时,利用相似的类比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加明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再如“非金属”的学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策略进行了复习,把两个相似或相近的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其相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差异。从以下方面突破重点难点:(1)对比硅单质和氯气:硅单质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于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2)对比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硫:对比两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对比硫酸和硝酸:对比两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归纳其主要用途。对于硫酸和硝酸,特别是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

四、注重实验,加强探究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大特色。在“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习中,包含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氯化铜等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与热点,都需要我们在学习时加强理解。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我们不仅从用途中区分,“碳酸钠”可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以及洗涤剂;“碳酸氢钠”用于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理胃酸过多等。在学习时,更要注重实验的演示,掌握鉴别策略,如(1)分别加热少量固体,若发生分解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试剂是NaHCO3,另一个为Na2CO3;(2)分别取一定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应快,产生气体相应多的试剂为碳酸氢钠,另一个为碳酸钠;(3)分别取其稀溶液,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试剂为碳酸钠,另一个为碳酸氢钠(特别注意:此策略必须取极稀溶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为了突出教学的实效,实验演示或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可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盖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子上的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善,实验可行性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理由简单明了。
实验教学过程是实验教学开展的主要阵地,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因而为了达到优化实验教学的目的,作为教师必须对学生说明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使其对实验步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规范的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讲Cl2的性质时,首先设疑:Cl2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的反应?若能,生成物是什么?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再来实验验证。实验:(1)在两瓶颜色相近的氯气中任取一瓶加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比较颜色,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2)在氯气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NaHCO3溶液、蓝色的石蕊试纸,分别看到什么现象?结论如何?(3)将纯净干燥的Cl2,分别通过干燥的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对上述理由进行探究,然后一起讨论分析:(1)加水的试剂中气体颜色变浅,水溶液变为黄绿色;(2)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气泡,先变红后褪色;(3)干燥的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最后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重视实验演示,通过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究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一 觉

点赞:5498 浏览:1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