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策略,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策略,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几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 分层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定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拔不了尖,后进生最基础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一级达标高中)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

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1.学生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好。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能回答D层学生的难点;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简单习题。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差,离不开教师和A层、B层同学的帮助,即能在教师和A层、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对A层的学生,侧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求知欲,重视培养思维品质。B层的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能模仿课本例题,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其次,对A层同学,要求注重公式的推导、来源及深化。对B层同学,要求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及运算。对C层同学,要求熟记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算。D层同学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简单知识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3.教学策略分层
(1)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策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理由(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理由),讨论理由,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2)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和D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
(3)分层辅导: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发展,开展好第二课堂对推动后进生转化,搞好优生优培会起到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抓“课堂补偿”,强化C类教学,开发非智力因素,转化后进生。抓“额外供应”,强化A、B类教学,鼓励学生拓宽学习内容,超时度自学,参加各种竞赛冒尖。同时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或1个D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抓“重点加工”,强化特长培养,这样既达到了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点赞:30612 浏览:1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