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物流管理人才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我国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的破土而出,但其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却面对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前状况,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理由。的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高职 物流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我国物流业也出于高速上升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从事物流行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匮乏缺着实制约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相继在全国各大城市院校开设。直至2012年秋季开学,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院校共793所。预计在2015年全国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为15万多。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前状况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设置,是伴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而设立。由于各个院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人才培养设置过多借鉴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而出现各种理由。
1.专业课程大而全,方向不明确。
物流专业的设置是依据各个地方政府提出的紧缺人才目录而设置所得。建设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初期,都本着能够为社会提供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为宗旨。设置专业课程的时候都以大物流业务能力为核心围绕建设。大多院校的专业课程的开设大同小异,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没有体现出该物流专业在专业地区、在专业领域以及时展特征。
2.实训课程开展难度大。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对于物流实训课程十分,大的院校建设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进行实训和实习。尽管学校用尽全力的拓展实训渠道和实训策略,但实训到达的效果并不显著。
2.1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
就物流专业来讲,课程内容牵涉到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相关行业,诸多院校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在结合本院校情况建设。校内模拟物流企业运作的占地面积大、硬件资金投入高、设施设备同步性低。操作流程、使用设备设施与实际企业运作很大出入。建设的实训基地很难达到学校模拟实训与企业运作接轨,学生毕业之后也很难直接上岗工作。失去了建设实训基地服务就业的初衷。
2.2与校外企业合作实习。
现代物流的现代化发展,以前人工操作的已经由高效化的机械所代替。因此物流企业中物流实操岗位较少,更多的物流从业人员主要从事物流调度以及管理。学校在寻求物流企业合作实习中,一个企业只能提供不超过10人的实践岗位。
3.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现目前大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是参考本科教育中修学分、写毕业论文、毕业答辩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考核标准。这样的考核对于强调理论基础的本科院校是多年试验成功,效果明显。但是这套考核方式嫁接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考核,就模糊了高职和本科院校的区别。高职院校更多应该在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的不注意深思以至于学生放松实践课和实习。
4.专业师资薄弱。
物流专业教学的师资在各大院校的构成有:(1)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教学教师;(2)从物流相关专业深造转向为物流教师;(3)物流企业中具有物流工作经验的教师。面对这样的三大快教师构成,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众多专家都提出过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应该改革的理由,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论证。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1.细分专业方向。
高职物流专业的专业建设中一定得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体现院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专业方向进行细分调整。每一个区域的物流发展有区域特征,而高职学生就业地点主要在院校所在区域。同时高职院校只有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才有发展的动力,形成蓬勃发展后劲。众多高职院校在建立物流专业之前都有各自的核心专业,物流作为后来专业根基不稳,以后的教学资源建立更支持和依附原有核心专业。因此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也要突出院校特点“宽中求窄、窄中求深、深中求精”。在突出地区和院校特征之后,在专业方向发展上面留足给学生发展空间。
2.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政府可以与业内运营、口碑较好的企业协商,企业向高校提供实习场地和学生培训的工作,同时可政府的相关优惠待遇。这样实习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就成了互惠互利的事情,对学校和企业以及国家的长足发展好事情。有能力的高校可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聘请行业专家为学生授课、作讲座。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物流企业建立项目合作协议,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扩大与工商企业物流部门的联系,拓展专业面。在条件成熟时,可在当地物流园区设立专业培训点,开展物流教育培训工作。
3.创新专业考核途径。
理论考核可以沿用之前考核方式,而在实践考核应分布到实践课程当中,考核分为书面报告以及实际操作规范。书面报告由实践课教授教师与语文教师共同批改,成绩体现不仅在专业性,还要在文学素养。实践操作规范则体现操作的准确性,在每一次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评讲,学生掌握评估,同学互相倡议,以及企业专家评述的多种方式对实践课程进行考核。这样合理的均衡理论基础和实操技能的考核比例,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全面、客观。使学生们从根本上实践课程,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而不再把实践课程作为一种形式。切实落实在实际工作当中。
三、结语
总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之路。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明确培养的方向以及社会对接,在学院的学习有学院结合企业的能力共同培养和考核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明确学习的方向及目标,掌握知识才能够更加牢固,从而卓有成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工作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摘自经营管理者)
【参考文献】
[1] 晏新年.关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思[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2).
[2] 李德春.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3] 张良.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理由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4] 蔡勇,郑志军.物流人才为何培养难[J] .现代物流报,2007.(09)

点赞:22967 浏览:10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