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物理教学如何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物理新教材,呈现给学生和教师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资料,新教材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强化了概念和规律的生成过程,同时根据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处于较低阶段的生理特点,又适当地淡化了概念和规律的严格体系,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教师创造性的空间。但为何学生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依然感到物理难学,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通过调研发现重要的一个理由是我们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利用物理学中的“有趣成份”去吸引学生。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阶段,学生还不能从自己存活和发展需要的角度来要求自己,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努力在“兴趣”上做足文章。那么如何才能长久有效地维持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呢?我认为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尤为重要。
什么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一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二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想象、注意、兴趣等各种心理活动积极作用的过程。所以情境教学法只有遵循各种心理现象运作的规律来创设情境,才有可能激励、鼓舞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那么如何围绕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呢?下面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尝试与体会。

一、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是使学生发现理由、提出理由的重要前提。新课的导入就是在学生与新授课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使学生发现理由、提出理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进入新课。一堂课如果导入精彩,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迅速进入课题深思,进入理由情境,这对该堂课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上一定要多下功夫,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手段、创设精彩导入情境,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好必要的铺垫。
新课导入的策略多种多样,如教师提问、实验观察、相关物理知识或物理学史介绍、习题解答等。例如在讲《压力和压强》一节时,首先在多媒体上呈现一组画面,一名男士在白雪皑皑的雪地上滑雪的情景,从生活化的情景入手,提出理由,引起学生深思,很平的雪地留下很深的划痕,并且滑雪者穿的滑雪板很宽的,为什么?让学生观察之后再深思理由,迅速激发了他们想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来解释这些现象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情境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识理由的主动性与迫切性。

二、创设富有探究性的物理情境,突出重点

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需要学生从情景中认识理由,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实验验证,处理信息,解决理由,使学生回归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提炼过程和应用过程,有利于加深对物理理论的认识,有利于将物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波利亚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围绕课程重点,设计符合教学实际,具有探究性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发现、获取和理解知识。比如在教学“力的合成”一节内容时可以加入“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力的合成法则。“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等的教学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三、创设富有启发性的物理情境,突破难点

物理教学的关键是突破难点。难点的形成理由是多方面的,诸如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等。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功。”物理教学要舍得在难点上多下功夫,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不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生长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理由情景,给学生突破难点找到“金钥匙”。
例如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尤其是对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因此摩擦力可以是动力的理解,学生更是难以掌握。为此在讲授《摩擦力》一节时可设计如下小实验:把一只牛皮纸信封夹在一本不厚的书中,尽量使信封靠近书装订的一边。用手提信封就能将书提起来并升高。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在书本升高的过程中书本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很容易得出信封对书本的摩擦力方向向上,且是书本运动的动力,这个启发性的物理情境实验很简单,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

四、创设富有图解性的物理情境,体现模型

初中物理难学是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共同感受,其普遍现象都是“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做”,理由的症结在于学生不能从实际理由中抽象出具体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学生容易受表象因素干扰,不善于抽象出理由的本质特征,导致建立模型困难。反映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确实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题目中的文字“翻译”成图,建立正确的图解性物理情境,从而在错综复杂的实际理由中抽象出物理模型,逐步让学生学会对所给的信息提炼和加工,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找到新理由与熟悉的物理模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间的迁移保持畅通无阻,就可以使新理由顺利地实现模型化,构建起符合新情境的物理模型。
因此,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又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模型,如各种情况下的圆周运动,小木块在长木板上滑行从两者相对运动到相对静止的过程分析等,课堂上要经常以图解的形式建立物理情境,借助多媒体手段制作动画课件,对这些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创设情境,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必定会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直观建模能力可以进一步得到培养。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点赞:21499 浏览:95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