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一、教师的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教师的“讲授”都占据十分据重要的地位。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能使学生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门艺术。理由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数学活动的调和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理由世界,使学生积极深思理由,寻求解决理由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提高教师提问的技巧性与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问在当问之时。教师的提问应当是引起学生深思、推动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利用学生急于向老师表达的,引起后面的学习与探究。例如,在教学认识升这一内容时,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了一升水有多少。然后我及时地提问:“那么想不想知道一升水有多重吗?想一想,怎样称出一升水的重量呢?”又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这一课时,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提问:“为什么不能很快地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用此理由为切入点,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理由的策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逐步体验、领悟统计的过程。(2)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以巧妙的发问适当点拨是很必要的。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这一课时,在学生明白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后,我提问学生:“1”是什么数?部分学生很快回答:“1”是质数。这时,我设问:“1除了它本身还有没有其他的因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3)理由要经典。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涉及理由的方方面面,但是一定要抓住关键点设计理由。
2.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能合理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用精巧的教学设计和和蔼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深思。在这种环境中的学习,最能体现学习的有效性。如果情况相反,教师比较严厉、苛刻,对学生毫不留情,可能在短时间内由于学生惧怕老师,学习、作业都战战兢兢,久而久之,学生对此就会习以为常,把挨批、被整当做家常便饭,慢慢就会出现对立情绪,学习效率将会显著下降,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如学习《年、月、日》这部分比较枯燥的内容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富有的语言:“同学们,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大家心中充满了幸福和自豪,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又问:“你们出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3.教师“倾听”的有效性
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二、学生独立深思与生生合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独立深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深思好比播种,行动好比果实,播种愈勤,收获也愈丰。一个善于独立深思的孩子才能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通过例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接着老师给出以下几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分别为10厘米,5厘米,5厘米;6厘米,4厘米,5厘米;5厘米,2厘米,2厘米;8厘米,4厘米,5厘米。让学生先看一看哪几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摆一摆后会提出疑问为什么有的可以,而有的不可以呢?学生经过激烈讨论总结得出:“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学生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在实践操作中产生疑问,在操作中解决疑问。
一次有效的小组合作,必须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二是小组中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参与面宽;三是合作效果的延展性明显,学生能从中学会学习、养成习惯、发展思维等。我们提倡小组合作的形式。如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我让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摸球游戏,在游戏中规定好小组的组长和各成员的任务,明确游戏的规则,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身体力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地建构知识。

三、课堂上师生互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是通过师生特定的实质性的互动而生成的,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例如《统计》的教学,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统计图和统计表了,现在我跟同学们做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我和你们一共做10次,你们做好记录,并完成统计表好不好呀?学生一听做这个游戏,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习者、发现者,进而成为有效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也是一个长期的话题。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应用,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时刻注重“学生”这一关键群体,时刻以他们的发展为己任,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真正“有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的目的。

点赞:4836 浏览:1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