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开放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理由及教学活动三方面予以开放,才能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对话”“交往”,实现“四变”。

一、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变“课前铺垫”为“创设情境”

数学远离生活是目前教材的一大弊端,然而不少教师却非常尊重教材,恨不得将教材“复制”“粘贴”到学生的头脑中。教学内容的封闭,学生学得寡然无味,所以,教学内容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师生都应是教材的创作者,教学过程也应成为教学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好地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作用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教学时应把教学设计的着眼点锁定在培养独立深思能力上。应将课前复习检查改为创设新奇、和谐、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实现教学理由的开放,变“静态呈现”为“动态生成”

理由是数学心脏,理由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理由能给学生的思维以动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封闭的理由将学生的思维牵入教师预设的“圈内”,表面上课堂上气氛热烈,实际上思维含金量极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学理由空间的开放就成了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学习材料的选择与提供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在知识的呈现上,应由静态封闭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在动态中生成。如有一位教师在教“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每5人一组,把这些物体按形状分一分。在合作交流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对各实物的形状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把所有物体放进一个盒子里,闭上眼睛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形状。接着,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样,抽象的形体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了联系,拉近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

三、实现教学活动的开放,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深思、灵感与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最好的学习策略就是做中学。变“听”数学为“做”数学。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深思解决理由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创新精神。所以说,数学教学应该由简单的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深思基础上的同伴合作学习转变。强调学生经历数学理由的体验,使其成为积极的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独立深思、动手操作、探究交流,解决了理由。这样学生思维活跃而凸现个性,避开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深思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克服了教师不能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不足。

四、实现教学范畴的开放,变“远离现实”为“走近生活”

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其作用远远不是原来那么狭窄,数学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开放课堂教学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理由,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理由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理由,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数学知识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实际理由的简化和模拟,学生学起来思维热情高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活”用教材,用“活”例题,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来获取知识,在乐中学、趣中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点赞:4598 浏览:1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