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相长,激活语文课堂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通过教与学,学生能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教师则通过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和尝试。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语文教师是学生精神的智囊。作为一名在农村从教的语文教师,除了每天面对同样的教学环境和贫瘠的乡村生活。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与学生一起享受精神上的成长。学生有书读是一种幸福,能给他们创造读书的环境,是教师最美好的愿望。语文学习需要阅读,在学校教学条件困难情况下,我自发组织学生们捐书,或者向外借书,买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能在语文课之余,有课外书阅读,扩大知识面, 让学生不断学习,打破专业的限制。
1.充实自我,做真正的语文“师者”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碗水”,而现实的要求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泓水。”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充实自我,博学多才,彰显教师人格魅力,才有资格留在语文教师的位置上。特别是近几年进行中学课程改革,面对极具现代意识的语文新课堂,面对变革中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时刻关注课改动向,认真领会揣摩新课标理念。我通过咀嚼这些关于课改的书籍,将新课改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的确给课堂带来了新的变化。遇到外出听课学习机会,我都会认真听取意见、借鉴经验,回来之后,认真整理听课笔记,将这些理论创新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2.学以致用,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不断的学习进步让我的语文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往那种语文课堂上教师做主演,学生当看客,教师自始至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从头至尾默默听的死气沉沉的现象不存在了。通过学习,坚持课改,我努力转教学相长,激活语文课堂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积极深思、想象、质疑、分享和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出现了课堂上学生争相发言、相互争辩的场面,语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堂活了, “一言堂”的教学困惑解决了,师生对话、情境表演、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频繁出现。我不再是知识的霸权者、学习的仲裁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协调者,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享的地方。
学习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我们在不断反思、提炼、总结的同时还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个性的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二、扎实开展教学实践,让语文课堂充满和谐

“如果说教学是教师的根,那么,理念就是教师的魂。”在课改的新形式下,语文老师该如何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魂呢?
1.在扎实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灵活多样,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素养提升和情感开发,用心投入,重视每节课堂,善待学生每一次“灵光一闪”的感悟与创新,创建自主、创新的高效课堂。
通过努力和付出,学生们在课堂上朗读、讨论、质疑、自我展示及观点表述都更为活跃,他们带着自己的兴趣、深思、情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语文课堂上最具活力的象征。当他们走进田野街巷,观察身边生活,观察自然景象、社会生活的变化,聆听长者同伴的喜怒哀乐,梳理自己的思绪,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时,学习已不再是坐在教室听课、读书、写作业,他们开始动眼、动耳、动脑、动心、动手去发现、去提问、去探究。在体验、感悟、畅想中,“书本”与“生活”被打通,学识伴着见识共同生长。
2.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成长
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作为教师,必须摒弃以往“恐吓”、“损人”、“挖苦”、“打骂”学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不再惧怕、讨厌、记恨自己,取而代之的要鼓励、尊重、沟通、赞扬学生,并且“弯下身子”做学生的朋友、学习伙伴。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自己内修业务外塑形象的能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一种平等、欣赏、健康、和谐的氛围。
除此之外,坚持与学生一起写读书笔记,也可以提高自己深思的深度,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
读书提升境界,写作充实人生,用宽厚涵养性情,敏锐洞察生活,认真对待事业,用爱心温暖学生,良知捍卫文明,诗意行走人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要有志于做好语文教学,经过一定时期的打磨、研究和积累,一定能形成自己特色。坚持做好自己,把自己的的努力过程当做一种收获、一种享受,和学生一起成长。

点赞:5908 浏览: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