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攻坚时期,一方面大量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机构编制消长矛盾、供需矛盾突出。为严格制约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严格制约机构编制的通知》,李克强总理“约法”“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省政府明确“机构编制以现有总量为基数只减不增”。现有总量已成不能逾越的红线,实施动态管理,用好机构编制存量成为必定选择,也考验着机构编制部门的智慧。

一、超前谋划,主动作为

机构编制管理不是简单的数字调整。机构的设立、编制的确定必须以职能为依据。工作中,机构编制部门必须以更加主动的态势,根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律,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机构编制管理倡议,在机构编制动态管理中主动作为。主动作为,既要适应现实情况又要着眼未来发展,既要强化重点理由的突破又要善于整体科学地研究,既要注重内部调剂又要放眼外部统筹,既要纵向衡量又要横向对比,既要有长又要有消,既要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又要吸收有关部门的合理倡议,既要顺势而为又要敢于克难,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该控就控,该减就减,该增就增,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牵头作用、调控作用、协调作用,提升机构编制质量化管理水平。

二、定好总量,控住增量

第一,关于定好总量。一方面,需要有科学的确定标准。要统筹考虑所辖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需求、财政收入等指标,科学测算并确定各级各地行政、事业机构总数和编制总量。另一方面,需要有科学的确定机制。在权限上,可由各市提出初步意见省统一确定;在范围上,可以市为单位,并区分行政、事业不同类别和市县乡不同层级、区域,特殊情况,也可核定行业、系统机构编制总量;在时序上,可采取周期动态制,每3-5年重新确定一次,例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核定。第二,关于控住增量。从定好总量的角度来看,其本身就控住了增量,通过周期性的重新确定,该减的自然减下来了,但控住不是控死,该增加的也要增加,这才是“制约总量”的应有之义。从制约基层的突破冲动来看,需要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凡要求增加机构编制的,机构编制部门要按照总量制约、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在核定的机构编制总数内调剂,不得以任何理由突破总量,并注意引导使设机构、增编制的冲动转移到提高现有机构编制的使用效益上来。当前,要严格落实和省里的规定,行政机构坚持限额管理,行政编制不得突破已核定的总额;事业机构及编制以现有总量为基数,只减不增。同时,要认识到这是基于当前阶段性情况的要求,必须加强研究,为将来总量的科学合理变化做好准备。

三、熟掌空量,盘活存量

其一,熟掌空量是盘活存量的基础。一要全面推行并完善实名制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就是除涉密单位可不向社会公示外,实行全流程全覆盖。完善,首要的是将实名制信息系统升级为综合性的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平台,所有的机构编制和人员调整事项均通过系统完成,并通过技术设置实现历史记录、即时统计、实时查询;同时建立系统自动预警功能,对超越权限、程序和机构职责、个数、规格、编制、人员结构、职数等限制的事项自动拒绝,对空壳单位、空闲编制等情况自动提醒,力争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机构编制空量。二要实行空量统一管理。实行空壳单位、空闲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管理,建立起机构数额、规格、编制、职数等机动资源储备。其二,盘活存量是对空量的调剂使用和对现用量的优化。一要建立空量调剂机制。在机构编制空量总额内,明确一定比例用于原行业系统内部调剂使用,一定比例用于跨行业系统调剂,解决关键领域和重点工作的机构编制增量需求。二要建立现用量的配置优化机制。按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下放和职责优化整合的分量和去向,对现有机构编制调改并整,实现规格的对应置换和编制、职数及人员的有序流转,充分发挥用量效益。三要建立存量盘活评估机制。一方面要于事前进行可行性评估,另一方面于事后跟踪进行效益评估,通过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理由。

四、调整布局,优化结构

首先,调整布局要有全局眼光、统筹意识。在时间上,既要有近期计划又要有中长期规划,立足目前状况,着眼长远,着力增强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事关民生的教育、卫生、环保等方面倾斜,向直接服务社会的基层一线倾斜,确保机构编制整体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趋势相适应。在空间上,纵向建立整体区域内、行业系统内和同质机构不同层级间的机构编制调整机制,形成上下互补格局;横向建立区域间、行业系统间、区域和行业系统内不同机构间的机构编制调整机制,形成左右互补格局。其次,优化结构要有精细化思维。一要通盘考虑领导管理、专业技术、工勤等职位的整体比例结构;二要合理确定领导班子和内设机构职数;三要根据工作任务类型及其轻重科学确定所需相关各种技术、工勤职位的专业结构比例;四要建立梯次用编机制,实现老、中、青各年龄层次人员的合理搭配;五要实行用编结构审查,把好人员入口。

五、建构标准,动态管理

一要深入推进机构编制标准框架体系研究。一方面,不断提高现有机构编制标准的科学性,例如我省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统一就是很好的改善。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类别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探索确定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等科学量化的理论与策略,制定覆盖全面、相对统一的标准,为机构编制的核定、现有机构编制的增减提供数量制式型标尺,例如最近省政府转发了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工作的意见》,以人口、里程、交通条件等为依据明确了城乡小学、初中的设置标准。二要建立机构编制效用评价机制。以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对应的职责任务为基础,健全评估指标体系,规范程序和措施,科学评价既定机构编制的任务负荷和产出,为现有机构编制的增减提供质量制式型标尺。三要建立动态调整制度。在认识上,提高各部门对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的认知,破除部门所有观念。在机制上,要有定期研究调整制度,可一年或两年全面评估研究一次,对需要调整的予以统一调整;还要有随机调整制度,及时掌握机关事业单位职责等各种“变量”,依情而动。在操作上,按照既保证行政需要和事业发展、又减轻财政负担的原则,张弛有度地确定机构编制调整量。坚持“层层外延”的调整办法,先在部门内调剂,不能在部门内调剂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调剂;坚持“顺向流动”的管理办法,确保不增加不必要的财政负担;坚持“建一撤一”、“对应置换”的办法,此长彼消,保持总量的平衡等等。

六、规范程序,严肃纪律

一是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程序。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制度,根据动态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以及各种情况下机构编制的批准权限和程序,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的权限、应该履行的各个工作环节和相关责任,进而研究出台权威、规范的关于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程序的规定性文件,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文书,做到机构编制审批有据、运转留痕,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切实落实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的规定,强化机构编制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动约束机制,形成管理合力。同时,加快机构编制管理的电子化进程,逐步实现机构编制动态监控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的网络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策略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互通、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用现代技术手段建树机构编制的源头把关地位和流畅的联动序列、严密的流程制约,确保机构编制动态管理落到实处、产生良好实效。三是加大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严格落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严肃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形成高压线,保持威慑力。既要对机构编制部门和联动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又要强化对各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坚决遏制机构编制违纪违法理由。要在现有《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纪律处分条例〉若干理由的解释》等规定基础上,研究出台完善的规定乃至法律法规,明确各种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及其惩处办法,依法治理机构编制。
关键词:机构编制 动态管理 策略

点赞:10790 浏览:4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