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政治发展思想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政治发展这一政治学术语是20世纪5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提出并阐述的。其含义是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政治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观的集大成之作,是理论的组成。
关键字: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思想;价值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理论与我国具体国情紧密结合,始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政治建设实际出发,立足实践需求发展理论。政治发展思想耦合了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图式,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政治发展思想的涵义

(一)政治发展思想的涵义

与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发展观相对立,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入手探讨政治发展理由,并将之内在地包涵在对人类社会形态变迁的客观规律和趋势的之中考察。因此,政治发展“是自国家产生以来,人类政治形态不断由低级走向高级的历史演进过程”,[1]“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2]就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本质内涵。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策略论原则,把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耦合起来,认为一方面要把政治工作落实到经济上,经济发展解决政治理由、社会理由,以克服“的空头政治”倾向;另一方面要把经济理由放到政治和社会全局的来认识和处理,这样就保证了各项事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贯彻。
其次,强调应政治体制改革来稳步推进政治发展,突破了经典作家们把暴风骤雨式的政治革命作为政治发展主要路径的依赖,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政治体制及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革,以实现政治稳定中的政治发展。
再次,把发展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所找到的实现和维护人们权益最有效的途径与手段,政治制度的化、法制化,使人民更好更有效地行使人民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原则和界域,以确保政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而党的领导是其根本保证。据此笔者认为政治发展思想的基本涵义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空中,以适应和推动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健全法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目标、以政治体制改革为根本途径的政治系统结构和政治关系的调整及其有序运转的过程。

(二)政治发展思想形成的过程

政治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为其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强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建设目标,提出要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进行改革,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党派的性质和任务,强调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要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理由,认为应该从制度入手防止“”的重演等等。其中,《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发表,标志着政治发展思想的形成。
从党的十二大至十三大是其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始着手解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理由,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场革命,参与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从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的角度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提出评价政治体制的标准,强调要发展的是社会主义,提出要建立富于效率充满活力的政治体制等等。十三大报告体现了这一阶段政治发展思想的理论成果。
从党的十三大以后至“南巡谈话”发表为其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始统筹考虑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强调人才的培养使用理由,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强调发展才是硬,强调始终坚持两手抓等等。其中,《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长期深思的智慧结晶,是他留给的宝贵财富,是政治发展思想成熟的标志。

二、政治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有美国学者曾评论,认为“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没有高喊什么口号,是一位善于使可能变为现实的实践家。”[3]的政治发展观形成于他对中国政治发展务实的深思。因此,政治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紧密地贴合了中国实际政治发展的过程,回应了中国政治发展所迫切解决的理由。

(一)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政治学角度讲,发展指的是人类政治生活体系在结构上日趋合理、在功能上日趋完善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但是,政治何以能发展?换句话说,政治发展动力何在?在这方面,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进行了新的阐释。
1.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从本质上讲,政治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内容,结合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来认识,归根到底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客观要求来认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在不同社会时期具有其特殊性。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4]之所以还“解放”生产力,就在于还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理由,其中,政治体制的弊端便是的因素。显然,这就从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层面为包括政治发展在内的社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政治建设本身的诉求
社会主义政治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广大人民在长期政治实践中进行选择的结果,它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这种基本政治制度。但是,在“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5]如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的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特权现象。这些弊端的消极后果就是使得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无法有效的保证和切实贯彻。在深刻剖析现行制度中的弊端之后指出:“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6]其正在于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政治发展的动力和压力不仅来自于经济发展过程之中,也来自于政治建设自身的诉求,它是政治建设自身发展的要求。

(二)渐进改革模式: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略

政治发展观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它与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紧密相联。可以说,政治发展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整个改革进程中,既是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导致政治体制改革甚至整个改革的失败。如何在化解上述难题的同时又避开社会大的动荡?在这方面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提出了“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 [7],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一条渐进式的政治发展之路。

点赞:22410 浏览:10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