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九大产业部门经济效益分析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本文对2010年福建42部门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福建144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重新归并得到两张9×9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根据投入产出表固有的投入与产出指标构建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九大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益从指标构成和产业部门两个角度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得出结论:尽管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福建省的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却在下降,产业间的经济效益水平参差不齐。只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的经济效益较07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经济效益
Abstract: The paper merges two tables that include the 42 sectors input-output table of Fujian Province in 2010 and the 144 sectors input-output table of Fujian Province in 2007 into get the two 9×9 input-output tables.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conomic benefit about nine industry of Fuji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economical scale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general standard of the Fujian Province's economic benefit is on the decline.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is uneven in the nine industry of Fujian province. The economic 摘自:学生论文www.808so.com
benefit of the sectors which are servicing for producting and living has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an that in 2007.
Keywords: Input-output Analysis; Economic Benefit
2095-2104(2012)
引言
早在党的十二大上,国家就已提出: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中心,确定“经济效益”概念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福建省在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济增长保持较快速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改善保持良好态势。“十二五”时期是认真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具体地说明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高度,分析各产业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和实质,对比各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益,笔者尝试通过对福建省九大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益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挖掘经济增长指标背后可能掩盖的问题。与此同时,揭示福建省九大产业部门经济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一、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经济效益指标的概念

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或劳动消耗同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换句话说,经济效益就是劳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或所耗与所得之间的比较。按照经济效益的概念,经济效益的最一般表示方法为:经济效益=产出量/投入量。评价经济效益的基本方法是:生产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产品,若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少,则经济效益大,否则经济效益小。或者说,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相同时,若劳动成果更多、质量更好,则经济效益就好;若劳动成果较少、质量较差,则经济效益就差。

(二)设计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原则

一是综合内涵性。由于经济效益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很难用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因此,应构建能够反映经济效益各个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的多个指标,组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进而体现出经济效益的综合内涵。
二是宏观导向性。经济效益指标的设计,应坚持把“宏观导向性”放在突出位置,舍弃和淡化片面追求产值增长速度、粗放经营、盲目增加投资、铺新摊子的指标,增加和强化能反映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指标。
三是科学合理性。指标体系的设计和综合评价方法要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要能全面反映经济效益的客观实际情况。
四是实际操作性。就是从实际出发,按照我们目前的统计制度和会计制度所能够取得的资料情况,制定出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具有可操作性并能满足时效性要求的方案,使评价考核得以顺利贯彻实施。

(三)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

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很多,本文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固有不同口径的投入和产出指标,构造经济效益指标,以定量地衡量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其中将投入指标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C+V、C、C1、C2、V;产出指标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C+V+M、C1+V+M、V+M、M,如表1所示。将经济效益指标用一个统一的数学公式表示为:Eij=Oj/Ii,其中:i=1,…,5;j=1,…,4。分别以表1中的“投入”指标作为分母、 “产出”指标作为分子,交叉对比,构造出五个层次、共二十个经济效益指标。
表1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形成表

注:C+V+M是指社会总产品价值,C是转移价值、V是劳动力价值、M是剩余价值;是投入产出表中第一象限各产品部门的中间投入,D是固定资产折旧、V是劳动者报酬、T是生产税净额、S是营业盈余。

(四)经济效益指标的涵义说明

下面对五个层次的经济效益指标的涵义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层次指标,是以各产业部门的成本I1作为“投入”指标,构造出成本产值率、成本增加值率、成本净产值率、成本利税率,分别代表单位成本创造的总产值(总产出)、增加值、净产值以及利税份额,分别反映某产业部门对成本的利用效率。也即某产业部门对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活劳动投入的利用效率。
第二层次指标,是以各产业部门的物耗I2作为“投入”指标,构造出物耗产值率、物耗增加值率、物耗净产值率、物耗利税率,分别代表单位物耗创造的产值、增加值、净产值以及利税,分别反映某产业部门对物耗的利用效率。也即某产业部门对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物质消耗的利用效率。
第三层次指标,是以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I3作为“投入”指标,构造出中间投入产值率、中间投入增加值率、中间投入净产值率、中间投入利税率,分别代表单位中间投入创造的产值、增加值、净产值以及利税,分别反映某产业部门对中间投入的利用效率。也即某产业部门对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可变成本的利用效率。
第四层次指标,是以各产业部门的折旧I4作为“投入”指标,构造出折旧产值率、折旧增加值率、折旧净产值率、折旧利税率,分别代表单位折旧创造的产值、增加值、净产值以及利税,分别反映某产业部门对劳动手段的利用效率。也即某产业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第五层次指标,是以各产业部门的劳动报酬I5作为“投入”指标,构造出劳动报酬产值率、劳动报酬增加值率、劳动报酬净产值率、劳动报酬利税率,分别代表单位劳动报酬创造的产值、增加值、净产值以及利税,分别反映某产业部门对活劳动的利用效率。也即某产业部门对劳动力的利用效率。

点赞:18584 浏览:8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