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学生主动学习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预习是学习的开始,是否进行课前预习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方式,没有预习的听课是被动的,没有预习的深思是滞后的。在我们课题组成员长期的教学观察中发现很多学生甚至部分教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师对预习的认识不足、预习习惯漠视,极大程度制约新课程的执行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本文从预习习惯的涵义、预习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策略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高中数学;预习习惯

一、预习习惯的涵义

预习是在老师讲授新的课程内容之前,学生根据需要自主展开的学习过程。课前预习的任务是先感知教材,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 习惯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预习习惯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训练而形成的一贯坚持的预先自学的行为,是学习者根据自身发展、工作生活需要有计划的事先进行知识、技能储备的自觉行为。它具有后天性、稳定性、自主性、内隐性、自律性。
新课程指出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策略,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推动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预习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 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提升数学学习实效。首先,课前预习的学生是主动听课。学生通过预习,就对课堂学习任务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老师讲课过程中会有所侧重的听讲,而且思维容易与老师导引发生“共振”, 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中,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就很好。其次,课前预习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在预习过程中会相对“早”的激活已有知识,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学习讲求逻辑严密,有理有据,因果自然,其中的“理”“因”就是已有知识。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充分激活已有知识可以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自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再次,课前预习可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2. 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深思能力,提升数学思维能力。预习常常是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觉安排时间预先对要老师讲授的数学知识进行阅读和深思,初步了解新知识产生使用到的概念、公式、定理、策略策略,长期坚持预习的学生会建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模式,增强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3. 预习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听课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准备的听课是轻松的、自信的,对老师启发理由的反应是迅速的。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理由、提出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同步提高,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过程中容易得到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就感。
4. 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数学预习不是简单地浏览一下老师要讲的内容,而是一个独立的阅读、深思、联想、推理、质疑过程,这个过程完全是自主的、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是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行为体现。

三、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策略

1.转变学习观念,增强预习意识。首先,上好第一堂课。根据心理学中首因效应,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显著的影响作用,教师在高一的第一堂数学课上让学生明确知道进入新环境学习新知识要转变老师讲自己被动听的学习观念,先预习后上课,先备学后听课。其次,让学生体会预习的好处。教师可以对同种类型数学知识进行有预习授课和无预习授课,引导让学生从接受知识方式、心理、反应速度、思维的活跃程度和深思理由深度、课堂容量、完成作业的速度、课堂收获、知识的掌握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明确感受课前预习带来的实惠,坚定预习学习信念。
2.教给学生数学预习的策略。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策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从教给学生合适的预习策略开始。笼统的说,有效的预习应当做到三点:一是整体了解教材,重温有关旧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二是初步感知新知识的基本理由和思路;三是深思找出不明白和需要深入学习的理由。
3.合理布置作业,预习巩固两不误。预习和巩固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亲兄弟,只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就能优化学习实效。 理由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有做不完的理由,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理由探知究竟的主动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优化巩固性作业,科学合理的落实预习任务,促使学生主动感触新知,主动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知识体系和学习策略,真正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4.评价激励,使学生主动预习。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出正确的导向。预习评价形式要多样,如学生通过记预习日志进行自我评价,发挥学习小组互助作用相互评价,采用评☆的策略等。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为了让学生继续坚持做好预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强化激励效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或间接的感受预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如进行阶段性评估,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以坚持预习具有良好效果进步大收获多的同学为核心,分享有效预习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促使被动预习的学生找差距、找理由,激发其竞争意识,实现互助激励,重视预习学习;为一些特殊学生创造条件反复体验“先知道”带来的自信、自尊和自 豪。从而激励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和感受到课前预习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使学生主动预习,自觉预习成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学生多深思,养成做事有准备的好习惯。但养成习惯,不能靠一时的热情,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实践中长期配合,密切协作。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所用的所有知识,但如果能够培养学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 高定量,孙志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选修系列1、2教材分析与教学倡议[J]. 数学教学研究. 2011(09)
[2] 张定强.论数学教科书的价值观[J].数学通报. 2011(08)

点赞:18880 浏览:8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