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改革数学作业评价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实验

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理由的提出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师课上讲,学生被动听;传统的数学作业留法是“一刀切”,老师全批全改,用同一尺度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改革的深入,传统数学作业留法和批法的弊端已明显暴露:(1)不分层次的留给学生相同的作业,导致优秀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很难完成,不利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2)学生忙于应付作业,缺乏独立深思,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积极性。(3)学生作业失去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下降。教师也无法从学生的作业中找出理由所在,造成师生之间的沟通出现理由。
现代教育评价以推动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提倡为人的发展服务,特别提倡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传统的作业留法和作业批改方式显然与此目标相违背。因此,必须改革数学作业的留法和教师对数学作业的评价策略。通过改革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实验研究对象和过程

本实验主要以初二年级11个班5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三个阶段进行,以下就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1年10月—2001年12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成立课题组,制订研究方案。2001年10月,我校参加了由房山区教科室组织的科研工作会议,11月初我校又听取了当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梁威的《分层评价》的报告,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梁威主编的《运用数学分层测试卡构建分层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分层评价策略”研究进展情况的文献综述、《面向未来的数学教育探索》、《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研究》、任国权主编的《改革评价策略,实行分层评价》及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并对课题进行认真研究,结合年级学生的实际制订出研究方案,为课题的进一步展开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1年12月—2002年8月)
本阶段共分2个阶段进行,分为前测阶段和试验阶段。
1.前测阶段(2001年12月—2002年2月)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查,整理分析初始数据,写出调查报告。
2.实验阶段(2002年2月—2002年6月)边实验边研究,收集个案及其他研究资料,根据存在的理由,随改革数学作业评价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时调整研究方案。主要实施过程如下: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等),参照每位学生填写的自我评定和选择层次意向,经师生协商,并征得家长同意,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吃力;B层,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成绩忽起忽落不稳定,但潜力较大;C层,学习兴趣浓,求知高,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分层实行相对分层和动态分层相结合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升层”或“降层”,使其始终处于对其发展具有最佳影响的层次。
2)授课分层
(1)目标分层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分层的客观差异,科学地制定相对应的分层学习目标。各层次目标呈阶梯状:基础目标—发展目标—提高目标。以初二几何第四章“矩形的性质定理”为例:
A层目标(基础目标):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理解矩形的概念;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B层目标(发展目标):理解矩形的概念;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和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法与综合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
C层目标(提高目标):掌握矩形的概念;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并能应用矩形性质解决有关理由;能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理由;初步了解事物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及特殊与一般之间的关系。
(2)练习分层
练习分层是在教学目标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复习引入到引导学生学完新课,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再用10~15分钟进行分层练习,练习形式可多种多样:提问、板演、分层练习比赛、集体练习等,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
(3)检测分层
传统教学中的检测,大都安排在学完了一章后或期中期末并以检测结果来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此时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理由成堆,教师不知从何下手,学生也早已失去学习兴趣,失去学好的信心。自从使用了《数学分层测试卡》,每节课的检测环节就有了保障,有理由能及时反馈,当天补救。具体做法是:每层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做《数学分层测试卡》,每层题均为100分,在此基础上鼓励解题思路独特的学生,鼓励他们得更高的分。以往的检测是考学生的,教师的任务是判分、登统成绩,而《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优点有三个:一是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学生能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分析和改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二是反馈教师“教”的信息,教师能及时地了解各层次学生“学”的情况,便于教师找出存在的典型理由及带有普遍性的理由,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三是有效地推动了学习有障碍学生的学习。以往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考试总是得低分,100分总不属于他们。而《数学分层测试卡》每层题100分,他们会觉得只要自己努力,100分同样属于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3)作业分层
作业分层就是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制定对应的分层作业题,把相关练习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业分层要有梯度,在学生自主作业、自愿达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高层目标发展。A层作业,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人人应该完成;B层作业,适当增加难度或进行变式练习,达到大纲规定要求,要求B层、C层学生必须完成,同时鼓励A层学生完成;C层作业,重在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达到大纲规定的较高要求,要求C层学生完成,鼓励A层、B层学生完成。以初二几何第四章“矩形的性质定理”为例:改革数学作业评价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

点赞:27195 浏览:12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