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用人单位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学质量理由随着数量的膨胀而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树立发展的、多元化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本文拟撇开高校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试图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构建一套适合“客户”需求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用人单位 教学质量 评价指标

一、理由的提出

自1999年高校大幅度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教育强调学术性教学不同,大众化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应用性或实践性教学,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工作能力或潜力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作为“客户”的用人单位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诸方面的表现及其所作出的贡献所做的评价,成为判断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王冀生,2000)。基于此,我们从用人单位的视角探讨如何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以及保证高校在服务社会中赢得自己的存活和发展空间,具有较强的现实作用。

二、文献回顾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活动过程或潜在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既是高校自我检查与调节的基本手段,也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者们对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高校教学质量的概念界定

对于教学质量的概念,许多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包括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定义出发,认为“质量”是指实体满足顾客需要(明确的或隐含的)的能力特性的总和。如黄怡,田瑞玲(2001)指出,高校教学质量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满足学生明确及隐含需求的特性的总和。其特性主要包括知识的可接受性、接受知识时间的舒适性、传授知识的实践性、传授知识的适应性及传授知识的文明性。第二种观点是从教学效果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定义。如王金山(2000)认为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体现,是教育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三种观点是从同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进行定义。如马红霞(2002)认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结果,也即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变化与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
综合众多研究者观点,本文基于用人单位的视角,认为高校教学质量是指高校毕业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符合程度。

(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评价能否真实反应教学情况,关系着评价是否能有效实现其功能和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教师和学生努力的方向,对教学工作起着导向作用(郑延福,2011)。因此,对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历来为众多学者所重视。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学校都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各高校的评价内容基本相似,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如清华大学从11项指标进行评价;浙江大学的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和总体印象五个方面。
Marsh(1993)指出,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多维性的评价指标体系。Centra(1979)认为应从教学组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学技巧等几个方面来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Kolitch(1999)提出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课程组织、行为管理、师生关系等指标。李亨英等(2004)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认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设备因素和教学环境因素四个方面。邓志良等(2009)认为,应从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技术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生职业能力四个方面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柴艳妹等(2011)构建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手段等六个一级指标。郑延福(2011)运用因子分析策略,构建了包括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13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纵观研究者对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指标体系都是以学校为评价主体进行设计的,而从用人单位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不多见。
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利益相关方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之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结果可以相互印证以减少误差,从而使评价更具权威性(刘恩允等,2004)。李亨英等(2004)认为高校教学质量是由其“社会适应性”决定的。所谓社会适应性,是指高校毕业生的知识、思维、观念、能力能成功地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它一般以学校被社会的认可程度、毕业生被社会的接受程度以及毕业生对社会工作的适岗程度为判断基准。柴艳妹等(2011)认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社会,因此社会主体(往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作为受益者也应当纳入教学质量评价的范围。作为评价主体,社会主要对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合理性以及学生素质等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作为高等教育“产品”即高校毕业生的接收者,用人单位作为利益相关者,无疑应成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之一。

三、研究策略

(一)指标的选取

本研究首先进行问卷项目收集。①深度访谈:通过深度访谈法,对20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访谈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思想品质、专业技能等各方面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于用人单位评价高校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②开放式问卷:本研究在结构化调查问卷编制前分别在长沙地区发放开放式问卷近80余份,实际回收问卷60余份,共收集问卷项目条数70余条。运用频次分析策略,保留项目32条。③文献查阅:在开展结构化问卷编制之前,本研究还系统分析了大量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文献,将上述深度访谈和开放式问卷分析结果提取的32个条目进一步修正提炼,形成了含有24个条目的预试初始问卷。

点赞:17000 浏览:7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