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就业工作网络化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充分利用网络化手段,加快实现网络化就业进程,进一步拓展就业工作空间,是目前各高校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就业网络化建设
“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已使毕业生就业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已经不是以前的香饽饽,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不争的事实。单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大学生就业难说明了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我国高等教育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随着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存在着用人单位所在区域的选择性、行业的集中性、职业选择的自由性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随意性,以及就业后再择业的流动性等特点。因此,为了更为有效的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就业率,我们应该探索新的途径,加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重点开发学生就业市场的广度,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面对大四后相对分散的实习生,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展就业工作,提升就业率呢?利用网络信息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将成为未来毕业生求职者获得就业信息的重要而必须的渠道。
首先,利用上述两种网络开展工作有其可行性。
现今,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进步,大学生每人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却都在不断增加,随时获取外界信息,而且通过这种网络联系会建立一个社会关系群,而其中每个人特征不同,所以求职者选择的求职渠道也就千条万条。
其次,从就业信息化到信息化就业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很多学校在就业网站建设的积累已经很高,但由于技术原因,没有健全的功能,所以目前还不能做到完全的信息共享;此外学校就业网络化工作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整合资源的操作方案,使得网络化的巨大作用很难发挥,也就容易出现“建站容易,用出效果难”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就业网络化的作用就需要我们从‘就业信息化’向‘信息化就业’迈进。
1、网络化就业已经不是一种趋势,也是当前所需。政府在这方面的方向、侧重的建设部分、操作的方法也完全符合网络化就业发展所需。
2、建设就业信息网是为了有效地推进就业。其主要目的是用网络化手段去解决以往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传统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例如,收集和使用信息的成本低、范围大,建立学生和用人单位实时双选平台,能够实现就业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换,还能对就业管理工作人员、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行为分析和效果监控等)。
3、就业网的建设和运行需要进行系统地规划和实施,把整个建设和运营就业网站需要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
4、有效实施网络化就业的关键不在建站本身。从以往的实践基础上看本项工作的难点不在网站建设而在运营,后者是一项持续而系统地工作,也是一个全员化的过程。
因此,需要学校就业相关部门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资源信息建设,尽快实现网上招聘和远程面试。建立“校园招聘”频道专门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建立校园推广网络等来激活毕业生就业市场。同时对于就业服务网应该积极建设并不断进行探索。“就业信息网”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808so.com
方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样,用人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读取中心数据库中的毕业生信息,同时毕业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处理后找出合适职位,既降低了求职成本,又加强了求职成功率。信息网络的建设会使网上招聘在全院范围内十分活跃,也会带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毕业生服务与指导工作的专门化和专业化。
通过调查得出,受教育程度对工作搜寻渠道选择的影响在所有的个人特征因素中程度最显著。通过校园招聘会和网站寻找工作中受教育程度高的求职者的概率更高。校园招聘会是现在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之

一、网站作为近几年来新兴起的网上职业,它的服务对象也定位于这些求职者。

调查中还发现,对广大学生而言,社会关系网络也显得特别重要。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找工作的人中受教育程度低的求职者概率更高。虽然学校是学生在获取就业信息时利用率最高的渠道,但是,在认定最有帮助的渠道时,这些学生对社会关系网络的认同度较高。
很多已毕业的学生也认为,社会关系网络是目前获取工作单位招聘信息的最有效的渠道。应当看到,事实上,受教育程度低的求职者选择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寻找就业信息对其就业未必有利,相反,工作年限长的毕业生可能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那一部分人,通过在长期工作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网络寻找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应该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作搜寻成本,提供工作搜寻的效率。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社会、高校、大学生都有不同的责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就业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措施到位,大学毕业生就业会变的理性、成熟。目前不少高校的就业网络可以使学生和单位在网上开展交流、互交資料,甚至签訂意向书,而学校就业部门也能够得到本校学生就业情況的即時信息。可见,大学生就业实行网络化是可行也是必行的。
参考文献:
唐玉凤;方至;罗向东.论大学生就业网络系统的科学构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
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与职业流动” [J].社会,2001年第2期,71~90。
[3]苗芊萍、王汉林:“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学” [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82~84页。
[4]王婷婷,孙志伟. 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年第08期
[5]郑仁炜.高校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6]刘红艳;赵雪萍.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7497 浏览:1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