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世界近代史教学,应当应当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设历史情境,运用多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世界近代史 教学改革
近年来,源于西方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我国备受关注和推崇,它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启迪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影响和转变着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高校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世界史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世界近代史课程的一般特点,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指导于该课程,使学生转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真正做到了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作用的主动建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源远流长,流派众多,但其核心理念和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与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颠覆,是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等方面提出的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是客观现实和主体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真正的知识是个性化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是学生主体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像一个实际物体一样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强调促使学习者因为新知识经验的介入而导致原有知识经验的调整和转变。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个性化的理解,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像是一个有待被填满的容器,学生的头脑里已经储备了相关的丰富的知识经验。学生才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积极主动的唯一学习主体;建构主义的师生观强调教师要摈弃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要转变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而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要变传统的被动作用上的学习者为主动的、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起到辅助者和合作伙伴的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要求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作用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作用建构。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作用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理论是充满活动的教学指导理论,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它启迪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我们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的实施

目前很多高校为本科生使用的世界史教材是吴于廑、齐世荣先生编写的六卷本《世界史》,不可否认,这套教材是一套学术价值高、覆盖面广泛、内容严谨的优秀教材,但是一套教材很难满足 90后学生对世界史求知的要求,单一的教材很难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单薄的信息使得丰富多彩的历史在学生眼里变成了考卷上一个个枯燥的选择填空题目。如果合理地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指导世界近代史的课堂,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是开放的、互动的和思辨的。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指导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应当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地创设历史情境,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联合运用多种互动式教学策略,打造出理想的教学效果。
1、积极创设历史情境
创设历史情境是为了学生能够主动地建构知识提供前提。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作用建构。因而,“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设适合学习者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1]
在课堂伊始就要把学生带进所讲述的历史氛围中,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历史,并将这种氛围一直保持在整个课堂教学的时空。世界近代史教学情境创设应该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有多种。如:惟妙惟肖的图片描述、声情并茂的影视资料或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历史短剧,也可以是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理由等。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最好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真正的历史,例如在讲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首先积极地创设那个时代的背景,让同学们进行历史人物角色扮演,身临其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国王同议会内的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所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国王查理一世和资产阶级模拟了一场议会内斗争的场景。要做好历史短剧的角色扮演工作,学生们首先必须研习教科书及有关文献,根据具体史实,安排人物、计算时间、准备道具、解决理由。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参与热情,进入了亦真亦幻的历史情境。这种角色扮演编排历史小短剧的策略就是由学生自己模仿历史人物所面对的各种情况,从而在内心体验所扮演的历史人物的心态及当时的历史状况,以便使历史更为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2、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推动者的作用。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理由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2]在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要围绕着实现这三个要素进行。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学生最终对知识的作用建构关系重大。教师要想方设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深思,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其次积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达到知识的外化。在世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大块栏目中,讲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一节紧接着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的情况与英国类似,也是议会与国王之间的斗争。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创设一系列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理由,让学生借助“线索”使头脑里的新旧知识之间发生“作用”,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作用的建构。即教师做引路人,创设情境,提出理由,引导学生深思。再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互动教学贯穿始终,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反馈。这种自我反馈在世界近代史课程中主要体现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对历史规律的探寻。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学完后,可以让学生深思为什么说英国革命是保守的,法国革命是彻底的。对于这一理由教材中并没有专门论述。可通过小组协作,让学生自主解决理由,有效实现学生的自我反馈。学生的争论是很激烈的,学生的答案往往是开放性的、不唯一的。因为他们可各自从已有的相关经验出发,依靠他们已有的认知能力,形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假设,从而建构了新知识,丰富发展了个性。

点赞:17365 浏览:7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