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策略:(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地球的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关键: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片断】
1.课件出示课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师: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多处运用说明策略。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句子的说明策略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存活繁衍的地方,地球与世界万物是不可分离的。]
(3)出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A.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B.课件播放人类破坏地球的影片,给学生警示、提醒。
师:看到这个影片,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妈妈说,对人类说,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小练笔:
(1)我想对人类说:__。
(2)我想对地球妈妈说:__。
[设计意图:课堂上,鼓励学生动笔给人类、给地球妈妈写几句话,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是不可能的。
课件出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1)理解“至少”这个词的意思。
(2)理解句子的意思: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了人类根本无法到达,从而有力证实: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设计意图:引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说明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我们要保护地球。]
3.总结全文,延伸课外,感悟实践。
(1)结合课题小结。
(2)围绕课文,让学生开展一个关于地球的访谈节目。
4.作业布置。
请写一份倡议书,号召人们自觉保护地球、美化环境。
【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上)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从人类存活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读”,以“说”为主。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到有关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教师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出示重点句,让学生谈谈体会和感受。这既激发了学生在公众场合说话的勇气,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以“写”为主。写作能力对于推动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人类破坏地球》的影片,让学生一边听着充满感情的配音,一边看着触目惊心的影片,唤醒了学生保护地球的强烈意识,鼓励学生动笔给人类,给地球妈妈写几句话。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努力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结合本课内容,反复推敲,设计谈话栏目。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的快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真正走进新课堂。
作者单位 贵州省安顺市若飞小学
编辑 张晓楠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18509 浏览:8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