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心理咨询在德育工作中应用

更新时间:2023-1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传统的德育策略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因此,开拓辅导员德育工作新思路、新策略,将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科学性与渗透性的心理咨询融入德育工作中,满足学生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有利于把大学生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大学生 德育 心理咨询
处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负有在思想品德、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关心学生的职责,可以说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志经常感触一线工作的复杂、繁琐,虽每天忙忙碌碌,但理由还是不断地出,究其理由:
从德育工作模式目前状况来看:重榜样教育、轻情感发展;重灌输式说教、轻心灵引导,这种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难以走进"90"后学生内心;再从当前学生目前状况来看:目前"90后"是校园主力军,他们富有理想、积极上进,却也自我、任性;他们情感强烈,外露却也张扬;他们学习能力强、信息来源广,凡事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对一些正统的观点或老师的说教会提出自己的质疑与见解,虽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喜欢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不情愿被动接受单向的思想灌输。
这种传统的德育模式难以满足"90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开拓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策略,将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科学性与渗透性的心理咨询融入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不断丰富德育的内容体系,满足学生日益丰富的身心需求,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一、辅导员在德育中运用心理咨询的优势及必要性

德育,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伴随着"90后"大学生身心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大学生德育也出现了新理由,尤其是深层次的心理理由,可谓各种各样。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 有些看似思想理由而本质上是心理理由。辅导员作为一线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理由,推动其健康成长。同时,因为与学生有大量的密切接触,最了解学生想法,对学生影响也最大,所以学生愿意向辅导员敞开心扉,诉说心理理由。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其顺利接受德育教育奠定了基础。因此,辅导员从心理咨询这一视角切入,在德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策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德心共育,开拓"9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新思路

(一)德育的良好开始---倾听

"倾听"指心理咨询师通过自己语言、面部表情等向求助者传达"我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我表示理解和接纳"的信息,它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在师生交流中,倾听是双方沟通的前提、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辅导员在做学生德育工作时,要充分应用倾听技术,在听的过程中,要做到用心听,并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对学生的叙述有所反应,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时刻都在认真、有兴趣地倾听他的叙述。同时,还要有语言、非语言的反应,充分尊重、理解学生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站在学生的角度深思,给学生适当的开放式提问,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二)德育的实质性转折-积极关注和评价

积极关注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言行中积极、光明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来访者拥有更客观的自我形象,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其前进的内在动力【1】。辅导员在接纳学生时,不但要接纳他的长处,也要接纳他的短处,当然,这并等于默认学生的不良行为,而是要将人和事分清,行为可以不赞成、不接纳,但作为一个人,他是一个活生生有价值的、独特的个体,必须完整接纳他。对所有学生都必须一视同仁地给予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因而产生一种满足感,进而建立健康心理与对学习的乐观态度,推动自我潜能开发,提升个人意志品质,推动自我成长。在辅导员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甚至在德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包含着辅导员对事或对学生的隐含的、或直接的评价,给学生言行的长处给予关注,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希望,树立战胜困难、转变自己的信心。

(三)德育的互动共鸣---共情与自我开放

共情,是要求咨询师站在求助者的角度,体验求助者的内心世界,并以准确、恰当的言语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体验和所遇困惑的理解,从而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共情,有利于学生感到自己被接纳和被理解,从而产生一种愉悦感、满足感,推动学生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使学生更多了解自己。同时,也能使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绪、情感。辅导员在实施德育教育时,要做到共情,就要有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学生不做任何道德的评价、判断。在观察、倾听过程中充分体会学生的感受和态度,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和处境上来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获得理解、关怀、情感倾诉;自我开放,是指辅导员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阅历与学生共同分享,在与学生交流时,辅导员可以适当地开放自己类似的经历与学生分享,使学生从辅导员的经历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感觉、想法与行为的可能后果,并从中得到积极启迪,这有利于增强师生关系、增进彼此的信任感,推动学生进一步吐露自己的心声。
在与学生互动共鸣的过程中,辅导员应把自己积极的、正面的信息和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使学生心理得到正强化,从而感受到愉悦和鼓励;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做出正确的行为,最终推动自我统合性的形成和发展。

(四)辅导员实施德育的高效平台---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2】。团体咨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在德育中,辅导员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各类团体咨询与辅导,可以团体大讨论、分组辩论、拓展训练、角色扮演、沙盘游戏等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挫折教育等为主题的团体咨询活动,如 "了解自我和理解他人"团体辅导、"远离爸妈独立生活学习"团体辅导等。辅导员结合团体咨询开展的各类辅导,寓教育于游戏、亦庄亦谐,既能走进学生内心,加强情感交流,又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又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了解面对压力和困境时摆脱痛苦的正确策略,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幸福理念。

三、心理咨询在德育中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理由

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其工作主要是"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影响、转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3】;而心理咨询则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能、通过交谈和协商以帮助求助者的认知、情感有所变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恢复或增进心理健康的过程。
两者存在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工作对象、工作依据、工作重心、工作原则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尤其是心理咨询倡导价值中立原则,一般只关注来访者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不深入来访者的现实生活;但是,从大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思想、心理出现理由,往往是由现实冲突引起的,辅导员需要在工作职责内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理由。德育工作中,理想信念教育是其重中之重,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是是其主要内容,因此辅导员在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时要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不能完全倡导价值中立原则,越是价值分立就越需要在他们思想教育中唱响主旋律,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姜光荣.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林琳.发挥心理咨询优势增强辅导员工作实效性【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2009.12.
第一作者简介:张珊珊(1983-),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13651 浏览:58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