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作用。”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活动、深思,体验并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自主地进行猜测、体验、实践,自主地发现理由、解决理由,从而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和深思的策略。本文从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策略等方面介绍数学“探究性教学方式”。

一、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启发学生探究,首先要考虑的是情境创设的理由。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探究需要,使学生进入情境,发现理由,产生解决理由的兴趣,在理由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活动。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理由、提出理由、梳理理由,拓宽解决理由的思路,进行策略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要有较大的指向性,不应故弄玄虚,背离生活实际;应充分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学生思维质变处精心搭建桥梁,重墨渲染,让学生经历自我完善及提升的过程;情境的创设还要有探究的空间,这样才会有学生的试误、猜想与验证,而这些尝试则是进一步探究之源,把探究一步步推向深入。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能一旦被开发出来,就会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释放出巨大能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发挥潜能创造时机和条件,使他们在学习中大胆地探索、创造。另外,不同水平的学生,其在探究意识、探究的能力等方面都会有差异,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善待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如教师可按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探究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取成功。只有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和持续学习的热情,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平等地、愉悦地参与学习。事实上,要成功实施探究教学,教师先要有一种深层的教学思想,对每个学生都加以赏识、信赖、接纳与期待。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进行明理内化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探究情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况,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理由。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的过程,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更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以学生归纳、概括为主,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认识,也应该让他们说完,学生能回答的教师绝不代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成功,共同享受探究所带来的快乐。
4.开展激励评价
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收获和积极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理由指明方向,使学生学会探究策略,养成探究习惯。评价可以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教师在评价中做适当的动作(摸摸学生的头、对学生举起了大拇指、点点头)和用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当做学习的乐趣。
5.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结合生活实践,用数学体验生活的绚丽多姿。让学生走出课堂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理由,解决实际理由,理解数学的奥妙,知晓数学对生活产生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受年龄、知识基础、生活体验、认知水平等影响。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的重要性,强调现实生活理由解决的探究性、开放性及学生学习体验性。因此,数学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实际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理由,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6.创设理由情境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理由”,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新时期小学数学老师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能很熟练地背出概念内容但不能灵活应用的现象,为此,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和获得外,还要加强数学概念的应用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例如在教学了“众数”后,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理由情境:有一家公司,经理的月工资是8000元,2个部门主管每人的月工资是5000元,10个工人每人的月工资是1500元,你要选择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并说明理由。学生将学过的三种统计量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理由,在“学数学”中“用数学”,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形成了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困惑

1.课堂实效理由
从时间方面说,学生需要时间验证自己的新想法,需要留出出错耽误的时间,需要有时间沉思默想,需要有时间交流讨论。我们需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开展相应的活动,如体验、深思、记述和讨论等。因此必须制约课堂上的知识容量,以便为探究发现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这样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取的知识量也会减少。
2.辨证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
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是否应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教师的指导有时根本不必要,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不够充分,使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总之,实施探究性学习,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敢于除旧创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理想选择。

点赞:3298 浏览: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