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新时期学校目标管理中主体性缺失及其优化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校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开始运用目标管理思想来指导日常的管理实践。增强学校目标管理的主体性,实质上就是要增强对学校目标管理中的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主体性的。因此,在学校目标管理活动中,学校目标管理的主体性,就是指参与学校目标管理活动的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显示的自觉能动性。这种自觉能动性主要表现为自为性、自主性、创造性和选择性等内容。
学校目标管理中主体性诉求与缺失的目前状况与表现
目标制定过程中的主体性诉求与缺失。学校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制定过程中,各主体具有强烈的主体性诉求。作为学校目标管理总目标的主要制定者,校长在综合本校实际情况与上级领导要求制定学校目标时,获得制定目标的广泛信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就不能制定出既被全校教职员工接受,又符合本校实际的发展目标。在此过程中,各分目标最终能否融合到一起,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和广开言路,并且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设立目标时,忽视了教师们在实施目标管理中的主体性,只是校领导以摊派的方式把目标计划下达给教师。表面上看,实施目标管理似乎相当系统化、有条理,极为圆满顺利,实质上,没有参与的接受差遣,被管理者心里会产生一种缺憾感。会使人产生一种对学校目标管理实施效果有害的负面情绪。
目标执行过程中的主体性诉求与缺失。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把一定时期的组织的总任务、总目标转化为各种更为具体的个人执行目标、部门目标以及目标。如何使这些目标很好地融为一体得以实现,就是能否真正考虑到这些人的。但是,这种缺失在教师群体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许就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目标管理发生异化。这是由于目标管理指向是未来所能实现的结果,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学校目标管理易于走向:关注的焦点仅限于如何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分数,追求眼前短期效益的漩涡而忽视了自我实现的与教师人力资源的配置;忽视了学校发展的长远效益;忽视了对教职员工科研能力的提升。因此,学校目标管理在目标设置上可以说目标体系纵横交错,分值划分固定、具体、缺乏弹性,而只是涵盖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强调服从性,强调对教师的监督和制约,强调定量评价,强调统一性和计划性,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疲于应付,无暇顾及持续发展、形成特色。
绩效评估中的主体性诉求与缺失。在实现分目标时,更主要的是依靠教师们的自主性,也就是依靠执行者。目标管理强调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分工协作。因此,各部门和年级的表现,目标管理的评估考核之后,应该分别给予奖惩,并且主管对执行者的评估客观与否常常会影响到执行者的工作热情。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管理者要的方式,要根据情况来关照执行主体的这种主体性需求。
领导群体在绩效评估中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对领导者的评价方面。评价教育领导的目的定位没有把评价过程看成是教育领导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而没有在决定教育领导的升留免降上。以往的教育领导评价基本是以监督为主,评价者只要有相应的对照标准,就可以完成监督的职能。而对于教师的主体性缺失主要是表现在用数据来表示教师的工作效果。是在制定好教师工作岗位目标以后,管理者便投入相当的精力来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兑现奖惩,并且评价结论。评价策略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主体性缺失理由。比较常用的是座谈法和问卷法,工作观察评价法和面谈评价法在我国学校管理中基本上处于缺乏状态。
优化策略及倡议
新时期,在学校目标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对于执行者的主体性关注的不够,直接导致了学校目标管理上的缺位,因此,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准确定位,规范目标体系。所谓准确定位,即充分考虑目标的差异性、公平性、可达成性、操作性与发展性,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要遵循协商分解、上下沟通以及职权责统一的原则。使教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都合理适度。其次就是,上下达成共识,全员广泛参与。实行目标管理是学校在特定历史环境条件下,创新管理方式的一种尝试。学校应发动全员参与,加强宣传,目的在于使学校目标教职工的精神支柱和共同愿景以及行为动力。将学校的目标转化为二级单位目标,进而与学校教职工个人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最后就是应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条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好学校未来发展可能面对的机会与挑战,以此来设计学校一级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短期发展计划,并将关键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同时,个人及岗位也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年度目标。只有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的有机统

一、才能使学校发展目标真正落实。

建立目标责任制。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实行以“上级管理”为辅、“自我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在学校整体目标已经清楚的情况下,各层级目标也以明确的形态设定,各部门对目标及方针的思想精神都已有所了解,目标制定者不事事都亲历亲为。部属为了完成目标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达成的具体方式策略,以定量、具体的方式表示出来,并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在各目标实施的过程中,上级管理的作用更多的是监督指导和统领全局。
提高管理效能,优化管理过程。目标管理方式是实地考察和材料汇总,年终查目标,年初定目标等。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校园门户网站个人登陆权限的限定和办公信息化的建设,学校的目标管理信息可以网络及时更新,实行目标管理的动态化与信息化,并依据权限进行查阅。管理手段的网络化有利于提高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广大教职员工对考核结果的认可度。学校工作目标能否按质、按期、按量地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按层次进行目标管理,分清主次。因此,就要加强分层管理,提高目标完成的效益和质量。从上到下实行权力下放,保证责任者为实现目标具有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能,优化管理过程,强化学校目标管理中的主体性。
实现人性化的绩效评估考核评定标准。目标评价是进行质量制约和检测的有效手段。目标管理是对实施过程进行考察,同时也注重成果的管理,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估应采取校级考评以及班组级考评的方式进行目标评价。考评的结果是否客观公正,对目标执行者的情绪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层级明确的基层上,应该实行日常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多种考评形式相结合,以及校领导考评与考评组考评相结合。另外,无论是对校领导的评估,还是对教师进行的评估,都应慎重对待。总之,执行者是决定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实施目标管理是为了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一切目标的实现都无法离开人的因素。所以,在目标管理中,要坚持把“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目标管理过程之中,特别是充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
(徐州市贾汪中学)

点赞:6219 浏览:17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