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帕累托改善视角下养老保险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改革是社会和经济前进的引擎,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革命,改革是不断的调整和适应的过程。新时期的经济社会追求更高效率、更加公平,伴随而来的是改革措施的施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改革纳入到收入制度改革的序列。就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而言,渐进式的变化应是改革的主要步调。在对待差距和不公平上,往往只是想到拉低高水平,而很少去先考虑稳定高水平,再大力提高低水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是必须的,在福利刚性、帕累托改善与帕累托最优原则指导下,其目标应该是保证其不与普通企业员工的养老金差距过大,并且可以维持或稍降低待遇水平,而不是大幅度拉低,在此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普通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使其逐渐与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接轨。
关键词:帕累托改善;福利刚性;养老保险改革
1674-3520(2014)-11-00-03
回顾最近一段时期内的养老保险的建设和改革历程,2009年建立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各地方政府针对各地情况进行的一系列改革;2014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上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月26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通过,《条例》指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将依法参加养老金缴费”,这标志着讨论依旧的事业单位社保并轨正式成立。均明确印证了政府在社会保障建设上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和方向。
以上各项改革中,《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关于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缴纳养老金的举措,在养老保险改革中具有重大作用,它标志着我国在养老金并轨过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具体实施措施还未出台,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帕累托改善的思想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行浅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帕累托改善

帕累托改善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境况变得更好 。

(二)福利刚性

福利刚性专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只能允许其上升,不能允许其下降的心理预期。 这种“刚性”使得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弹性,一般情况下规模规模只能扩大而不能缩小,项目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水平只能升高而不能降低。

(三)养老金双规制

养老金双规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机制。

二、养老保险改革目前状况及挑战

(一)目前状况分析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8.19亿,覆盖率约为79.7%。2014年3月底人社部养老保险数据显示,养老保险收入近2.25万亿元,支出1.84万亿元;当前结余4000多亿元,结余积累养老缴费3万亿元,国家社会保障基金1万亿元,合计4万亿元。
目前我国养老金发放的基本情况是,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2000万左右,人均退休金4000元、全年5万元,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每年支出1万亿左右。全国企业退休人员8000万左右,人均养老金每月2000元,全年25000元,几乎全部由企业职工和企业缴费支付,国家财政不承担或承担少部分 。
2003-2010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
末参保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2003---2010年)
2003-2010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2003---2010年)

(二)挑战及理由

双轨制下养老保险存在理由集中体现在养老金上,具体来说出现在养老金的筹集缴纳、保值增值、待遇支付上。这些理由影响社会公平,阻碍劳动力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发展和完善。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将会为养老保险改革打开突破口,进一步推进养老金理由的解决。
1、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统账结合”模式,国有单位按规定缴纳员工工资的20%,民营、个体单位缴费率均为12%,纳入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即用年轻一代的缴费支付退休一代的养老金,参保职工缴纳8%,进入个人账户,长期积累,多缴多得,但在实践中出现“空账运转”现象。另外,推行企业年金制度,目前企业年金规模约2500多亿元。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无须缴纳,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 。
2、养老金的保值增值理由。目前我国养老金投资渠道单一,主要是购买国债、银行储蓄较为保守投资理财方式。我国养老保险基金10年增加10倍,基金规模庞大,一部分投资国债,绝大部分依靠银行存款保值增值,但利息不到2%,而十几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高达2.4%,粗略估计基金损失达几千亿元 。
3、事业单位未进行改革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由国家财政负担,养老金替代率(约80%)高于企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替代率(约40%)。员工退休后的待遇差距悬殊,影响了社会公平。
此次改革,《条例》涉及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条例》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但具体实施办法还未公布。事业单位具有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一刀切”的办法不会出现,另外,在改革中还要关注以前依靠财政全额支付养老金的事业单位,防止其将改革成本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进行转嫁。

三、帕累托改善视角下的策略倡议

在帕累托改原理指导下,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措施的效果显现应该是保证养老金待遇水平保持稳定或稍有波动,避开大幅下降。政策实行和运转后,事业单位养老金与普通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差距缩小,财政负担减轻,使得整体状况逐渐改善。在对待差距和不公平上,往往只是想到拉低高水平,而很少去先考虑稳定高水平,再大力提高低水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是必须的,在福利刚性、帕累托改善与帕累托最优原则指导下,其目标应该是保证其不与普通企业员工的养老金差距过大,并且可以维持或稍降低待遇水平,而不是大幅度拉低,在此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普通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使其逐渐与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接轨。

(一)提高低水平

1、养老体系改革
注重国民收入中初次分配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合法性,缩小收入差距。同时,通过社会保障推动再分配公平。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资金的转移支付,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弥合收入鸿沟。
首先,养老保险改革必须推动公平,改革的趋势与目标: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城乡养老保,逐步抹平机关事业单位与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养老保险上的差距,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统

一、城镇和乡村养老待遇统一。

其次,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体系。家庭、社会群体和国家力量参与其中,而非仅仅依靠单方力量。鼓励家庭养老,发展社会养老产业,借鉴国外新型养老模式。真正实现建立多支柱的养老模式,推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第三支柱”——商业保险建设和发展。
2、人口政策与推动就业
调整人口结构,增加人口红利。在经历老龄化社会时,劳动力人口将会出现下降趋势,人口红利流失,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增加,社会赡养负担巨大。依靠现行的养老模式,将无法应对更深层次下的养老基金危机。
(1)根据国际和历史经验,通过人口政策增加劳动力人口,改善人口结构,增加人口红利,增加当期和长期的劳动力存量,缓解可能出现由劳动力短缺引发的养老危机。可以提高出生率、延迟退休年龄等。
(2)在保证一定量的劳动力人口的同时,还需提高劳动就业率,降低失业率,提供职业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能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利,推动和增加女性职工就业率。保障充足、高质量的劳动力和增加就业岗位。

(二)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路径选择

养老金并轨终将成为现实,现阶段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条例》已经出台,详细实施细则还未公布,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国家财政不再完全负担新政策后涉及到的人员的养老金。所以,事业单位养老金的来源就成为改革的焦点和关键。
事业单位改革适应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之势,其目的是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保证并维护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现实情况是待遇支付上存在差距,普通企业员工退休后养老金为1000多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为3000多元。两者之间差距如何弥补?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如果企业员工养老金待遇上涨,则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影响经济活力,甚至更多出现企业少缴、不缴养老金的理由,因此,现阶段企业大幅度上调养老金待遇的可能性很小。
从事业单位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分类繁多,有些完全没有盈利能力,单位正常运转所需资金全部依靠财政拨付,全额拨款企业;一部分事业单位因其业务可以获得部分资金,与财政的依赖关系较弱,差额或者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改革中,首先要保证事业单位员工待遇水平不能出现大幅下降,而改革目的就是要转变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吃财政饭的目前状况。
1、此次改革应该保证以下几个原则:
(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
(2)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3)权力与义务相结合原则
2、在养老金的缴纳和筹集上可选路径:
养老模式采取“统账结合”,不采用“个人积累”模式是出于便利全国养老保险管理的角度。事业单位人员根据不同收入阶层缴纳不同水平的养老保险,存入个人账户;社会统筹方面要依靠财政支持。建立事业单位员工工资与财政补贴联动机制。待遇支付时由财政补齐(随着工资的上升,财政补贴逐渐减少,高工资、低补贴,低工资、多补贴),退休待遇水平保持基本不变,即不会有大幅下降。同时,福利发放的标准、时间都应根据相关政策,进行实施。
(1)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不变,改革的政治成本最低。事业单位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不变,具体支付额随着缴费工资政策和金额的调整而变化,这依赖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薪酬政策和管理工作;职业养老金替代退休金是个财务安排,主管工作发生在管理层面,具有前台不动后台动的效果,对事业单位职工的负面影响最小。
(2)逐渐降低财政负担,应对人口老龄化。在新制度执行之初财政负担有所上升的趋势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开始出现明显的卜降趋势,支持财政分配的良性发展。
(3)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推动公司治理和公共治理。事业单位职业养老金稳健收益越高,退休金向基础养老金对接的过渡期越短,财政负担下降的趋势到来越早,养老金受益人利益越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作用越大,但这依赖于职业养老金治理结构和规范管理,以及良好的公共治理效果。
(4)推进国民基础养老金改革,随着职业年金积累额的增加,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逐步下降,当替代率达到20%--30%左右时,退休金约为2000元,与届时国民基础养老金对接,二者支付水平差别不大,是30年后统筹支付基础养老金的预期水平。由此推进社会统筹国民化的养老金第一支柱的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可以参照执行。推动职业养老金和养老金市场的发展。
(5)完善养老金个人账户和公共服务体系。养老金个人账户是养老储蓄和理财的工具。个人拥有养老金账户且随身携带,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特征之一,公共服务需要关注这一客户偏好,向新加坡(管理公积金和个人账户计划)和澳大利亚(管理养老金超级年金计划)政府学习;为国民建立方便一生、可以择时酌情储蓄养老金的账户系统,改善养老基金投资环境,确保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各地方政府建立多缴纳多补贴机制;完善筹资模式和征缴机制,健全计发和管理系统;加强社保基金监督、审查。
四、总结
现实的社会经济状况需要改革,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革命,改革是不断的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就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而言,渐进式的变化应是改革的主要步调。在对待差距和不公平上,往往只是想到拉低高水平,而很少去考虑制约高水平再去大力提高低水平,我们应该考虑的是保证机关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职工养老金待遇不会悬殊太大的前提下,努力发展经济,提升普通员工的工资待遇和养老金待遇。所以,我认为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是必须的,但是其目标应该是保证其与普通员工的养老金差距过大,维持或稍降低待遇水平都是可以的,在此前提下是发展经济,提高普通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逐渐与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水平接轨。
参考文献:
[1]杨燕绥,鹿峰,王梅.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帕累托改善条件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1,01:10-15+123
[2]茅于轼.快乐的帕累托改善[J].晚报文萃,2009,10:60-61
[3]李绍荣.西方经济学最优解概念新深思——纳什均衡、帕累托最优与一般均衡三大最优解[J].经济学动态,2000,09:61-64
[4]李绍荣.帕累托最优与一般均衡最优之差异[J].经济科学,2002,02:75-80
[5]温小郑.改革的目标与路径——改革目标的规范标准与实证标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06:25-30
[6]黄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3
[7]李莹.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8]罗欣.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湘潭大学,2013

点赞:21463 浏览:9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