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医疗中电离辐射防护与管理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电离辐射技术在医疗中应用非常普遍。电离辐射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为人类解决疑难杂症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电离辐射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对人体造成影响,谨慎使用电离辐射技术,加强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是医院的当务之急。本文将从电离辐射在医疗中应用的范围来探讨如何加强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
关键词:电离辐射 医疗 防护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01
1671-8801(2013)07-0437-01
电离辐射技术自从发明以来,就获得了广泛应用。该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是近几十年的事,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提供了保证。在临床医学中电离辐射技术主要是用来为病人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工作。在未来的医院的发展中,医用电离辐射技术的作用将越来越。
当然在看到电离辐射技术的好处的同时,也应该充分意识到电离辐射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人体患病或死亡,因而加强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对于长期从事电离辐射工作的医护人员而言就显得特别。加强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要明确电离辐射的概念以及在医院的应用范围。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这两点之后,才能谈得上防护电离辐射。
1 电离辐射在医疗中的使用范围
电离辐射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粒子或波的双重形式)。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包括氦核、电子、质子、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在长期的医学治疗过程中,人们对电离辐射的性质有了深入地了解。人们加强了电离辐射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电离辐射在医疗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根据笔者分析基本上可以把应用范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医学诊断;另一类就是医学治疗。电离辐射的应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用的基本上是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利用各种射线装置产生射线来应用,另一种形式就是服用放射性药品来应用。
利用射线装置进行医疗诊断的是:普通X线机,CT机,X线专用摄影装置,乳腺X线机等。射线装置用于医疗治疗的是:电子直线(电子直线)加速器,质子治疗装置,X射线深部治疗机等。通常用到的放射性药品有:I-131,I-125,F-18等放射性药品。
2 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生物效应,生物效应本身又可以分为遗传效应和躯体效应。躯体效应主要指的是电离辐射对人体细胞造成的损害,这种损害主要分为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远期效应三种形式。遗传效应主要指的是在生物体遭受到辐射后其本身没有损害,而是遗传到下一代身上的效应。遗传效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电离辐射不会对照射主体造成影响,而是对下一代造成影响;二是遗传效应造成损害时间长,危害大;三是遗传效应具有可遗传性。
3 对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
在明确了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之后,就来详细论述如何进行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笔者认为电离辐射的防护要从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这两个方面来进行防护与管理。接下来就来详细论述。
3.1 外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又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的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距离防护。时间防护主要指的是在外照射过程中要采取严格措施来限制缩短照射时间,从而实现防护目的。电离辐射与照射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关系,照射时间越长,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就会越大,因而要严格制约照射时间,要减少累积剂量。当工作人员不得不在辐射场内进行工作的时候要轮流与替换的策略来进行操作。屏蔽防护主要指的是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隔上一层屏蔽装置,从而来实现防护目的的行为。屏蔽防护中对屏蔽材料的选择是根据电离辐射的类型来进行选择的,例如β射线则可以低原子序数的材料来进行防护,常用材料为铝、玻璃、有机玻璃等;而X、γ射线距离防护主要使用铅、铁、混凝土、砖、石、铅玻璃等;而防护中子辐射主要使用石蜡、聚乙烯、硼酸、水溶液等。距离防护指的是在工作中拉大人体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来实现防护的目的。
3.2 内照射防护。电离辐射在医疗中应用的时候,放射性物质可以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是粘膜等形式进行体内,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它会引起全身以及组织照射。因而对内照射的防护也应该引起。加强内照射防护,主要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的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在工作中经常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袖套、口罩、工作鞋等进行洗消,加强这些物品的防护。在防护中除了可以采取以上几种措施外,还可以从放射源的角度来进行预防。在医疗中工作人员要尽量选择那些能量低,容易防护的放射源。
电离辐射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医疗过程中运用越来越广。电离辐射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疑难杂症。但是同时其本身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在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做到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卢希庭.原子核物理(修订版)[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0
[2]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岗位培训丛书编写委员会.核安全综合知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修订版)[M].北京:清华大学,2004
[4] 伊院淑.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与监测技术及放射事故案例选评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点赞:4066 浏览:1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