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温建东:中国资金流入主要来源于实体经济跨境资金流动不同形式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跨境资金流动是一个经济体资金流出入状况的统称。国际交易分为经常项目交易、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两大类。一般地,每种交易性质最终伴随着一种跨境资金流动形式。资本和金融项目习惯简称资本项目(如资本项目可兑换),往往伴随着跨境资本流动。
跨境资本流动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流动主体可分为资本和私人资本;按流动周期可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国际上测度跨境资本流动状况,主要沿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不含储备资产变动)。
直接投资。直接投资通常是指以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其显著特点是一经济体的居民对另一经济体的居民实施管理上的制约或重要影响。根据中国的法律,外资比例必须不小于25%才算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统计中,直接投资的门槛为10%或以上。直接投资方式包括股权、实物、无形资产、不动产等。
证券投资。证券投资是指以购买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的方式进行的跨境投资,这是机构投资者常用的投资方式。其跨境交易均未达到10%的表决权。例如,当股票投资从去年的9%增持到10%时,需要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减记证券投资9%,同时记直接投资10%。
其他投资。其他投资为资本和金融项下的剩余类别,是指没有列入上述渠道以及储备资产的跨境交易和头寸,包括长短期的贸易信贷及融资、国际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其他类型的应收应付账款。其中,贸易信贷(或称“商业信贷”)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供给者与需求者间的信贷或是预先付款而形成的短期资本流动;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国际贷款是指通过银行等机构进行的借贷。
需要说明的是,跨境资金流动具有严格的定义和规范的统计标准。投机性资本流动(即俗称的“热钱”)是指为追求最小风险下的最大收益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跨境资本,是跨境资金流动的一部分,有理论上的定义,但无严格作用的统计规范和标准,这种投机性的资本流动往往并不采取特定的流动形式和渠道,有时甚至混同在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中。
中国三套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数据
国际上,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主要靠采集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目前编制标准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拟于2015年过渡到第六版。国际收支平衡表按权责发生制记录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所有经贸往来,能够全面反映一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趋势。2012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达到7.5万亿美元。
为了保证国际收支统计的准确性,中国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主要通过1996年建立的国际交易报告系统采集对外资金收付数据。在此基础上,中国建立了跨境资金收付统计体系。跨境收付数据按照收付制反映企业、个人等主体在境内外之间的资金划转。与此同时,1994年汇改建立的结售汇制度催生了结售汇统计。2012年,企业、个人等主体通过银行的跨境收付交易达3500多万笔、金额5.1万亿美元;结汇和售汇总额2.8万亿美元。以上三套数据基本涵盖了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交易、收付和兑换全过程(见图1)。
相对于单一的国际收支统计来说,当前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所依赖的数据体系具有如下优势:首先,统计频率更高。跨境收付数据基本的统计和监测频率为月度,实际上可以按日采集逐笔数据。结售汇数据基本的统计和监测频率也为月度,可以按日监测总量数据(即不区分交易性质、交易主体等)。其次,口径更加广泛、维度更加多元。跨境收付和结售汇统计数据不但参考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交易项目进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不同交易性质的统计分类,还可以区分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等不同的交易主体,以及国内的地区和银行分类,等等。此外,跨境收付统计还可以按照境外对手方国别、跨境收支交易币种等标准进一步分类。最后,更加全面地呈现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状况和外汇市场供求压力。国际收支、跨境收付、结售汇和补充统计分别反映境内主体涉外交易及资本流动的不同环节,各环节的数据比较还可以反映外汇存款、贷款、人民币结算等很多与外汇相关的理由。
从进出口、跨境收支和结售汇等流程图(见图2)看,各环节数据差异反映了企业在贸易中的财务运作行为。例如,企业出口后收款可能是外汇,也可能是人民币。企业收到货物贸易项下的外汇货款后,可能存入银行,或偿还银行外汇贷款,或卖给银行(即货物贸易结汇)。
海关进出口和货物贸易跨境收付不一致
出口与货物贸易跨境收入的差异可以反映企业出口收款周期,以及相关的贸易信贷等情况。从海关进出口和货物贸易跨境收支的对比看,2007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出口收入率和进口支出率总体上有所上升,说明中国企业的外贸货款结算速度有一定改善,这也反映了企业外贸订单短期化、规避外贸外汇风险倾向。
出口收入率和进口支出率的明显波动,还可以反映国内外宏观环境对企业收付款的影响(见图3)。例如,2008年底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境外交易对手资金紧张,对中国进口的付款要求提速。同时,由于人民币存在贬值预期,企业尽快支付进口更加合适,进口支出率大幅攀升。此外,当时中温建东:中国资金流入主要来源于实体经济跨境资金流动的不同形式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国企业出口收款难度有所加大,出口收入率下降。总的影响是,当时货物贸易跨境净收入的资金规模远小于进出口顺差。再如,2010年年初和2011年年初中国都出现了出口收入率上升、进口支出率下降的情况,导致货物贸易跨境净流入超过净出口,主要是因为当时外部流动性比较宽松,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为避开汇兑损失或者获取汇兑收益,企业出口后尽快收取货款的意愿较强,进口后推迟购买支付外汇的倾向增加。这又得益于银行提供远期信用证承兑贴现、进出口押汇、海外代付等跨境贸易融资。
货物贸易跨境收付和货物贸易结售汇数据不一致
从货物贸易跨境收支和货物贸易结售汇的对比情况看,企业货物贸易跨境收入结汇率的波动没有支出售汇率那么明显,说明企业主要通过支付进口货款时的财务运作,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企业都不愿意通过从银行买外汇的方式(即售汇)支付进口,而是使用了很多外汇贷款支付进口,导致支出售汇率很低。在此情况下,企业结汇稳中有升,但购汇明显减少,最终增加了外汇储备。危机爆发期间,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银行外汇贷款资金紧张,企业更多从银行购汇支付进口,使得支出售汇率大幅增长,外汇储备积累放慢。危机以来的几次波动也都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对结售汇差额和外汇储备变动造成较大影响(见图4)。
根据图2,货物贸易结售汇和货物贸易收付汇之间的关系如下式:
货物贸易结售汇差额=货物贸易收付汇差额+境内贸易融资净额+货物贸易人民币净支付+其他因素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分析出2013年前10个月货物贸易结售汇3349亿美元(见表1),除了货物跨境收付净额1263亿美元外,其他渠道还有境内贸易融资推迟购汇(占38%)和人民币净支付替汇(占31%)。
结论
中国跨境资金流动以稳定的实体经济资金为主。长期来看,进出口和直接投资是中国主要资金净流入渠道,占2008年至2013年上半年非银行部门结售汇顺差1.8万亿美元的77%。因此,需要继续贯彻“扩内需、减顺差、调结构、促平衡”的战略。
长期来看波动性跨境资金流动净额占比较低。稳定的资金流动除了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外,还有境外投资收益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筹资,上述四项总额2001~2012年合计32730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增量(32611亿美元)与其差额(119亿美元),可称为波动性跨境资金流动温建东:中国资金流入主要来源于实体经济跨境资金流动的不同形式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净额,也可视为热钱的一种算法。总体看,热钱的比例较低。当然这也不绝对是热钱。2012年流出较大是由于企业持汇意愿上升实现了“藏汇于民”,而不是卖汇给央行(见图5)。
企业财务运作加大了跨境资金的短期波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复苏进程、主权债务危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对国际金融市场时有冲击,导致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大。同时,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境内机构和个人对汇率、利率等信号日益敏感,更加善于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财务运作,如通过外汇贷款、贸易信贷管理进出口收付款周期、资金配置等,规避汇率风险或者套取收益(见图6)。2008年以来,货物贸易进出口和直接投资顺差相对稳定,其他跨境资金流动多体现企业的这种财务运作,是结售汇差额波动的主要影响渠道。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操作主体在境内而非境外。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主要是外贸企业在境内银行帮助下的财务运作。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渠道在明而非在暗,主要是通过银行跨境融资和外汇信贷套取利差和汇差。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长期动因是实体经济而非单纯市场套利,外贸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境外上市筹资和境外投资收益占绝大多数。
加强本外币政策协调。从跨境收付看,人民币支出进口是资金流出,但是从结售汇的角度,它替代了购汇。如果在其他项目没有相应的人民币流入替代外汇流入的情况下,则会增加结售汇顺差和外汇储备。所以,应尽可能借鉴美国马歇尔计划和日本黑字还流计划,从资本流出人民币的角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作者单位: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分析预测处)

点赞:34388 浏览:15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