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化经济时间与空间演化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胡惠林教授在我刊发表的《时间和空间的文化经济学论纲》(2013年第5期)一文,提出了基于时间和空间的文化经济学研究的新命题。文章甫一发表,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讨论。我刊先后发表了李炎教授的《论文化经济与时间空间的现代流变》(2013年第9期)和徐艳芳副教授的《文化经济的空间依赖与空间再造》(2013年第11期)与之商榷的文章。本刊一直致力于新的现实理由的理论探析,为了进一步推进文化经济学前沿交叉学科的研究,现刊发王晨教授的文章,欢迎学界进一步讨论。
——编 者
内容摘要 文化时空和经济时空在一定起始条件下的动态演化和相互作用形成文化经济时空,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文化产业和产业文化两种时空结构发展趋势。文化经济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在演化过程中相互转化,形成了文化经济时间价值的延伸和压缩。文化经济的空间生产形成了区域、国家乃至全球文化经济,以及世界文化经济中心的集聚和扩散机制。文化经济的时空演化是文化经济学动态研究的重要内容,它还会受到政治、科技等外生变量的影响,并对产业变迁、就业等宏观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些都是文化经济学有待深入研究的理由。
关键词 文化经济 时间 空间 演化
作者 王晨,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南京 210013)
胡惠林教授在《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5期发表的《时间和空间的文化经济学论纲》一文中,论述了文化经济存在的一般关系,文化经济时间与空间的价值属性,以及时空文化经济压缩和膨胀的动力机制,却忽略了文化时空自身的独特性。本文从动态演化经济学的角度,认为文化时空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和经济的相互作用是文化经济时空形成的理由,并对时间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生产和转化机制进行分析。
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时空差异
文化活动和经济活动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胡惠林教授提出文化是时间和空间的,文化生产形成了文化经济的时间和空间价值,并进一步论证了文化经济存在的一般关系。但是,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性质不同,有它们相对独立的时空。文化的时间生产和空间生产并不能自动地生成文化经济。正如画家的创作是艺术活动,即使创作出的作品能够给欣赏者带来精神上的共鸣和愉悦,也与经济无关,不属于艺术经济范畴。只有当这一艺术活动或者艺术产品被整合到经济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去,才构成了艺术经济活动。因此,文化经济活动并不会由精神生产自动地在文化时空中生成。文化时空和经济时空相联系、融合和转化是文化经济时空形成和演变的根本理由,下面分两个方面阐述。
其一,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空间差异。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中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生产逐步经历了从家庭作坊到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经济空间以集中、集聚为特征,经济活动主体在一定地理空间集聚,形成了产业集聚区,交易活动在一定空间集聚,并形成了区域市场。经济空间的原则是集聚和产业共生,从而实现资源集约和产业规模。
文化空间文化经济的时间与空间演化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原则是独创性,文化空间以追求个性、多元和自由为目标,艺术家在意的是保持个体独特个性和差异性,并不追求效率。文化空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来自于文化生产者的自身意识,文化生产者通过制造空间的差异性而显示自我存在,文化因这种独特性而被认知、记忆和传播,从而可以超越空间的限制,形成文化的时间价值。
不同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作用表达方式,也就会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画家趋向选择僻静、采光好、租金低的地方,这些地方与经济中心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获得相对自由的艺术空间。像早期的798、宋庄和上世纪初的美国苏荷街区,这些地方首先是艺术集聚空间,只有当这些文化空间与经济空间建立联系,引入了艺术机构和艺术经营机构,才发生了艺术和经济的融合,形成了美术经济空间。
文化空间的生产行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流动性。文化创作过程以艺术家个人和群体为中心,传统戏班围绕“角”的运作方式,现代戏剧影视以编剧、编导和导演为主的艺术创作过程,主创人员在作品的创作中有较大的自主性。他们的工作空间可能在家中、工作室、茶馆、剧场,流动性较强。艺术家和文化群体的联系形成了文化群落的空间分布形态,诸如画派、流派和学派等。这些文化群落可以因师承关系、学缘关系或者地缘关系而形成。因此,今天我们的文化人才扶持,不仅应当关注对个人支持,更要关注对文化群体的扶持。
其二,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在时间上的错位。经济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以分工为基础。分工将生产过程分割为相互协作的环节,并形成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序列关系。经济活动体现出对物的强烈制约欲。由于物质产品的价值由其产品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所以经济活动将对时间的制约作为时间价值生产的核心。经济活动时间价值生产对效率的追求,将经济生产过程分解形成流水线的工序、价值链的价值环节和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为了保障时间价值生产的效率,标准化、规模化、批量化就成为经济生产的准则。人被作为投入品和其中特定的环节被组织起来,人只能在某个生产时间序列上进行专业化,其结果是物对人的制约和异化。
文化活动过程是以精神内容创造和表达过程为核心。文化生产通过创造空间的差异性来制造时间的稀缺性,从而生产出文化的时间价值。艺术家追求在特定空间中表达精神内容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从而又使得其作用的表达能够超越时间而存续。文化的时间生产是艺术家自我的、完整的和独特的意识表达。
文化时间价值不等同于经济的时间价值,文化的时间生产与经济的时间生产不一定同步。胡惠林教授虽然在文中提出了文化经济以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程度为存在方式,由此形成了农业文化经济文明、工业文化经济文明和信息文化经济文明。但是这种以物质经济的生产力逻辑来对文化的时间价值加以时期划定,忽视了文化时间价值生产内在规律的作用。文化的时间价值生产力水平与经济生产力不一定保持一致。文化经济的时间序列可能会超越或者落后于文化发展水平或者经济发展水平,发生文化时间价值和经济时间价值的错位。文化经济的时间与空间演化相关论文由{#GetFullDomain}收集笔者以为,文化经济集聚是文化经济要素在一定空间的集聚而形成的吸纳能力。文化经济空间扩散则不仅是生产能力扩大,而且是伴随产品流通形成的文化传播范围扩大和繁衍,文化随着其传播范围扩大而繁衍出新的文化空间。例如:百老汇、好莱坞和伦敦西区等文化经济集聚区,是世界戏剧和影视的集聚中心。其巨大的市场集聚力,吸引了大批国际一流的编剧、导演、音乐人、美术等文化创意人才,并不断生产和积累出优秀文化创意产品,不但扩大了生产能力,而且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被销售和传播到世界各地,将文化经济空间复制到世界各地,实现了文化经济空间的全球化扩张。文化经济的时间与空间演化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笔者进一步认为,空间的文化经济地理分布是由时间的文化经济演变而来。一方面,从文化经济地理的横向分布上看,由于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文化发展和演变的起始条件也不相同,造成文化经济的演化路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空间文化经济地理分布。例如:草原孕育了游牧民族文化、大河孕育了农耕文化等,因而相应地也就有不同的文化经济形态。同样,国画与西画文化起源和发展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其艺术市场的文化经济形态和空间分布的差异。
另一方面,在文化经济空间的纵向演化上,胡惠林教授将纵向差异定义为文化生产力空间的“梯度级差”,它是由于文化生产力水平差异形成的,进而提出了这一梯度级差直接造成了不同文化空间在话语权的上差异。这里与胡教授不同的地方在于,笔者认为导致梯度级差的理由,是由于其起始条件和路径依赖关系。因此,要打破这一梯度级差和话语权制约,需要突破现有的文化空间演变路径,转移到更高级的文化经济空间发展轨道上。这不仅需要经济方面的生产要素注入,更需要文化经济空间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不但要注入文化创意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而且要转变这些要素在特定文化空间中的结合方式,从而转变和提升文化经济空间的发展轨道。虽然总体上中西部存在梯度差异,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地区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经济生产方式,形成其文化经济优势,通过利用自身文化空间优势去整合资源,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经济优势。
胡惠林教授还进一步从文化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空间特性上,提出了城乡文化经济、国别文化经济和全球文化经济的空间文化经济学的重要议题。城乡文化经济受到城乡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深了城乡文化经济的空间阻隔和空间差异的扩大,消除这一阻隔的根本推动在于实现城乡经济空间的一体化,进而推动城乡之间文化生产要素的流动,形成文化经济空间的互补;在国别文化经济方面,国别文化经济的形成理由主要是由于文化经济资源禀赋、起始条件和路径依赖关系,进而形成了文化经济国际分工格局和文化国际贸易。此外,不可忽视的是文化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是促使不同国家之间文化贸易加深和扩大的理由。因此,文化产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本质理由是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因而推动了国际文化经济空间中文化产品的流动和跨国投资,形成了全球文化经济。
文化经济时间的演化
胡惠林教授认为,文化经济的时间价值取决于文化的稀缺性,而文化的稀缺性在于其空间上的差异性。[4 ]但是,稀缺性的本质不是差异性,而是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通常人们认为时间久远的东西文化时间价值高,但是笔者以为文化的时间价值并不一定取决于其时间的久远,而是其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例如:瓷器以宋代官窑的价值最高,并不是时间越古就越好。绘画作品虽然受到时代远近影响,但是最终取决于其艺术价值唯一性。
1.时间的文化经济价值演变与发展动力
时间的文化经济价值演变与发展动力,来自于三个层次:一是文化因其稀缺性而获得身份认知;二是文化因作用相通而获得认同;三是文化因复制和进化能力而得以传承发展。
胡惠林教授主要论述了第一个层次,文化生产通过制造空间差异性转变为时间价值的稀缺性,文化的稀缺性形成其时间价值。此外,时间文化经济还需要形成文化认同空间,从而实现时间和空间文化价值转化。时间文化价值在空间范围的传播、流通,获得广泛的文化作用的认同,文化认同的空间不断扩张,进而形成大量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时间价值再次转化为空间文化经济。美国以好莱坞影视文化经济方式,将其价值观以各国消费者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文化作用的认同空间,从而能够使得好莱坞文化经济时间价值扩张到全球文化经济空间。
文化经济的时间价值要得以传承和发展,关键在于文化认同空间中进行时间价值的自我复制和进化。胡惠林教授比较了古董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文化产品的时间经济价值的可延续性。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危机主要是由于:首先,是其文化作用认同空间的萎缩直接威胁到其文化经济存活空间;其次,虽然这些非遗具有差异性,但是大量可替代的现代文化消费方式和文化产品,对其文化经济存活空间形成了巨大冲击;第三是其自我复制和进化能力不断衰弱和丧失。
2.文化经济时间价值的压缩和延伸
首先,是文化经济时间价值的创造从生产过程,扩展到流通和消费空间,实现时间价值创造的延伸。普通物质产品的价值形成于生产阶段,流通和消费过程不创造价值。但是,文化产品可以在流通和消费的过程发生文化经济行为,从而不断注入和积累新的精神内容,制造出文化产品差异性,并将这种差异性转化为时间价值的稀缺性。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产品的物质价值衰减,但是文化的时间价值大大提高。胡惠林教授提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定律,就是文化价值形态运转的时间性和文化工具形态的时间性的背反规律。[5 ]例如:明清红木家具的价值不仅是当时制造这件产品所用的物质材料成本,而且还包含工匠的技艺价值。这件家具进入流通、消费和后,物质材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损耗,但是却不断积累历史文化价值,其文化稀缺性价值则不断提升,从而能够具有价高的拍卖。同样,一件衣服即使是名牌,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其物质价值也会损失殆尽。但是,如果这件衣服被某位传奇人物或名人穿戴,它就会具有超出其物质材料部分的文化价值,而且这一独特、稀缺的文化价值是在衣服被消费的过程中创造出的。文化经济时间价值的压缩表现在文化产品流通时间的缩短和文化资本周转频率的加快。一是市场竞争造成时间价值的压缩。像电影产品发行可以分为影院、网络、音像、电视等不同的时间窗口分阶段销售,但是因为市场竞争造成了这些时间窗口周期在不断缩短。二是通过文化时间价值的批量复制提高文化资本的周转率,近代多厅电影院的出现,使得一家电影院能够在同一时间放映多部不同电影,影院院线能够以海量的屏幕同步上映同一部电影,从而加快了电影产品的销售速度,实现了时间文化经济的规模经济。此外,文化经济价值链上,还可以通过文化时间序列重新整合,提高文化资本的周转率,压缩生产和销售周期。
文化经济时间和空间演化的综合效应
文化和经济要素在一定时空中积累、集聚和扩散的综合效应,形成了区域的文化经济中心。纽约、伦敦、巴黎、四大世界文化中心,提供了世界85%的文化消费产品,其主要因素之一是 “文化人口”产生的巨大文化创新、消费和流通能力。从动态演化过程来看,单一城市空间经济发展,可以形成区域经济中心,但不会形成区域文化中心。单一城市文化空间提升,可以改善城市文化形象,但是如果没有经济条件支撑,也无法形成区域经济中心。文化经济中心是在一定的经济、文化、区位的空间地理条件下,文化经济演化发展的结果。
首先,经济集聚作用使得城市成为区域乃至世界经济中心,这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区域经济中心带来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使得文化资本得以不断积累。其次,当文化资本的集聚效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将促发城市时空中文化经济的正反馈效应。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在城市文化经济时空中能够相互推动对方的增长,最终形成区域文化经济中心。上述四大世界文化经济中心的发展基本遵循了这样的规律。最后,文化经济时空演变综合效应,还反映在文化经济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转换。一是胡文化经济的时间与空间演化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惠林教授提出的“时空交叉共存”[6 ],在旧厂房改造中,艺术家通过对空间和时间价值的改造和转换嫁接,诠释了新的文化作用;二是胡惠林教授提出的历史文化时间价值在博物馆空间中的陈列。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还可以通过数字遗产方式,对文化时间价值进行数字化后,可在虚拟空间中封装,转化为数字博物馆和非遗数据库等新的文化经济虚拟空间;同样,文化经济空间价值也可以转化为时间价值,例如对文化艺术的长期投资行为,是为了将当前空间中存在的艺术品转化为未来时间价值。文化是对当前文化经济空间的作品进行长期投资,以求通过行为,在长期中制造这一文化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出艺术品的时间价值。
总之,与胡惠林教授不同,笔者试图从动态演化文化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文化时空、经济时空和文化经济时空存在关系及其演变的规律。文化时空和经济时空在一定起始条件下的动态演化和相互作用形成文化经济时空,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文化产业和产业文化两种时空结构发展趋势。文化经济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在演化过程中相互转化,形成了文化经济时间价值的延伸和压缩。文化经济的空间生产形成了区域、国家乃至全球文化经济,以及世界文化经济中心的集聚和扩散机制。文化经济的时空演化是文化经济学动态研究的重要内容,它还会受到政治、科技等外生变量的影响,并对产业变迁、就业等宏观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些都是文化经济学有待深入研究的理由。
参考文献:
[1][2][3][4][5][6]胡惠林. 时间和空间的文化经济学论纲.探索与争鸣,2013(5).
编辑 叶祝弟

点赞:13160 浏览:5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