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方性对区域经济影响力

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区域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的创新和人才资源,而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又依赖于地方性大学。地方性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教育观念与高等教育实践的高度结合,它既是地方性大学办学的指导思想,又是地方性大学办学的灵魂;地方性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既是其办学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又是地方性大学从本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实事求是地深思和拓展自己的办学空间,努力办出自己特色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地方性大学;区域经济;影响力;人才培养
1005-5312(2013)29-0269-03
高等学校机构是一个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其他因素有条件地发生着相互作用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组织,当然也是千丝万缕联系中的一个节点,参与着对流与交换。只有当各个部分充分发挥作用时,事物作为整体才能发挥最佳功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也不例外,只有当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大学都能按照各自的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凸显特色的时候,一个充满活力、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高等教育系统才能形成。地方性大学,当地社会传统文化、经济发展、政策制度以及各种变迁都会对大学的存活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它为大学的运转和发展创造了各种积极影响因素的同时,也对大学的活动起到制约作用。“大学以整个社会环境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环境,社会向它输入必要的资金、设备、人员、图书信息资料以及各类相关政策,高校为社会输送各种人才,创新新的知识,提供科研成果,正是大学与社会这种物质、能量、信息的双向交流,使得大学保持着有序、平衡地向前发展”。
地方性大学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体现,经济系统制约着教育系统的发展,同时教育系统又通过培养一定的人才推动经济系统的发展。因此,区域经济是地方性大学的生长土壤,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应该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但是,目前很多地方性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了培养目标模糊、盲目追求高层次的理由,专业设置上出现了跟风趋同、重复设置等理由,此类理由的结果是造成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与地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脱节,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地方性大学的存活与发展,也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性大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一)地方性大学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增加了社会知识存量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占有和递增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人才的竞争和占有,也是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结合国家、地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培育各种所需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从我国目前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东南沿海省市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地方性大学最为密集,人口综合素质最高的地区。在这些省市,高等教育为他们培养了大量的各方面人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提供了技术支持,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更显示其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不难看出,高等教育发达,人口素质高是这些省市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和培养学校所在地。一方面,高等教育是培养未来知识和信息创造者的摇篮,它通过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热情,为学生未来创造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地方性大学聚集着一大批有较高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集中高水平的多学科教学和科研机构,他们一方面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承担科技前沿重大课题,另一方面还利用其人才资源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为区域内的组织提供各种多样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应用。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向以高科技人才之间的竞争为特征,高等教育则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地方性大学学生消费是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高等教育启动消费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高校扩招和增加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拉动大量消费,并相应地增加就业。在无需国家和财政拿出大笔钱的情况下,可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巨大的新经济增长点。这可由最近几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都在城市比较偏的地方选址建校,带动着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供不应求的 “短缺产业”之一。一个地方性大学的建立,学生消费将直接贡献给当地的经济,而学生每月生活费至少是500—1000(网上调查数据)元,这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高等教育对需求的拉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首先,要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对经济的确存在一定的拉动作用,因此,发展并适当地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以地方性大学为中心的小经济。其次,地方性大学对区域经济的短期拉动作用是有限的,是受到区域经济整体状况的限制的。要增大地方性大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相应地改善地方性大学周边的经济环境。再次,将地方性大学作为小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现在可以看出,大学的存在对周围房地产的提升起到一定作用,因为高校附近房地产业靠近大学,环境好,消费方便,成为很多买房者的首选之地。因此,要以大学为中心开展房地产业、商业、饮食业的发展。再次,要大力发展高校旅游业。一是针对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外出旅游,因为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假期、相当多的旅游需求、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二是可将大学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大学具有很多人文景观和一定的历史作用,将大学作为一项旅游资源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从推动经济运转过程的良性循环角度看,发展高等教育不仅可以地方性大学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二、地方性大学培养的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库

区域经济是地方性大学存活和发展的根基。同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赖于地方性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首先,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是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赖于人力资源规模、类型和层次的调整;其次,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也主要依赖于其人力资源的层次的提高。地方性大学是较高层次人力资源的主要输出地。其培养的人才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场所,地方性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劳动力在规模、结构、质量上相适应。

三、区域经济是地方性大学发展的支撑与引导因素

区域经济在属地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物质支撑与发展引导的作用。一是地方性大学的发展受到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在我国整体教育投入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地方性大学的存活和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地方性大学如果没有所属区域政府和社会财力的支持,其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二是地方性大学的发展要受到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环境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结构优化,会影响地方性大学的专业设置和培养层次,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会引导高等教育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总之,区域经济在地方性大学的发展中起到支撑与引导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区域内经济结构、技术结构密切相关,而不同的区域经济、技术结构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研究、应用人才。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技术结构层次较高,社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技术装备程度的提高,要求区域内劳动者的整体文化素质应普遍提高。目前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当中的技术结构将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影响到地方性大学培养人才的规格与层次;同时,区域经济技术结构层次的提高会促使区域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劳动者对教育特别是对高层次教育的需求随之增大。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地方性大学除了培养广大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人才外,还应努力培养各种在地区经济起飞中具有决定性影响和作用的高层次人才。

四、区域经济是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的根基

地方政府和社会是地方性大学的生长土壤,地方性大学的存活和发展依赖于其所在的地域的社会发展。其中,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其存活和发展的重要根基。一方面,从管理体制上来看,地方性大学是“相对于政府主管的部属大学而言,是地方政府主管的省属公立大学或市属公立大学”,地方性大学从属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接受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战略领导和管理,其发展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因此。一所地方大学的发展模式、发展速度、发展方向都与其所从属的地方政府的政治决策息息相关,而地方政府的政治决策往往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从市场运转机制上来看.地方性大学是“适应一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市场型区域利益机制而发展起来的”。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该区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程度,也决定了该区域支付高等教育发展的能力,因此。地方性大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多元经济和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应培养出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和不同生产力需要的多种类型、层次、规格的专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结构必定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其培养目标也是风格迥异。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大学只有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才能确定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达到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作用。我国著名学者潘懋元先生从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按照两个体系的划分,地区一流大学从事的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主要不是为了更高层次教育的生源选拔,而是为了满足社会“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满足受教育者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地区一流”院校应该建立起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学科结构和技术水平,适应地方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念的服务模式,培养具有技术专才的高素质公民而不是在学术精英上创造一流;服务地方而不是刻意追求在基础研究方面创造一流;在传承、选择、交流、整合地方文化方面创造一流下足功夫。这种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时代的思想被我国很多高等教育界的学者所接受并推广。为了经济的发展是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学习“有用”的知识是很多学生求学的主要目的。倡导“地区一流”,就是要推进从办学理念到教学过程,从人才培养目标到社会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地方院校既可以是侧重效率的,也可以是侧重公平的;既可以是作为消费者的学生的,也可以是为了某些非学术方校把每一个专业都建成品牌特色专业是不现实的,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选择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较高办学水平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五、地方性大学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地方性大学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加强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建立地方性大学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互补”“双赢”的基础,这一关系的实现无论是对深化高教领域的改革还是对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性大学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做到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合作关系。
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认为“教育必须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所制约,并对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起作用”,其中既说明了教育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要发挥自身的职能服务社会,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高等教育需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合作关系,这正是由地方性大学对区域经济的依赖性和自身所肩负的职能所决定的。地方性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合作,首先是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建立大学和地方的对话机制,共同商讨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地方性大学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养规格,以加强高等教育的针对性;二是与地方政府、企业、团体等进行联合的科技攻关与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与技术优势,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面对的重大理由;三是高等教育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为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倡议。
就大学而言,它依托于地方而产生,随地方发展而发展;就地方而言,它因大学的产生而变得有名气、有活力、有凝聚力。大学与地方发展关系演进的历史表明,大学的产生发展与地方发展尤其是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城市或地方是大学的依托,从某种作用上讲,大学是城市发展的产物。而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又为城市或地方的发展聚集了人力、物力、财力和创造力,聚集了文化与精神。因此,大学产生之后就与地方发展形成了彼此依存、共生发展、相互推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湛俊三等.地方多科性大学战略发展环境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6,(12).
[2]张云霞.地方大学地方性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9).
[3]文辅相.中国高等教育目标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6.
[4]邹晓平.“地区一流”院校的定位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5]李淼焱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地走高校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4,(05).
[6]罗秋明,刘安民.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J].经济师,2003,(10).
[7]朱迎春,周志刚,王大鹏.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9,(2):278.
[8]张应强,肖起清.中国地方大学:发展、评价与理由[J].现代大学教育.2006,(6).
[9]程斯晖.简论火学与地方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

点赞:4923 浏览:1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