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国经常项目账户赤字、财政赤字、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双赤字理由已经成为美国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路径已然形成。美国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是美国债务经济的经济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强化了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债务经济的产业基础;华尔街掌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转,是美国债务经济的循环基础。从长远看,美国债务经济难以为继,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联系也会出现裂痕。因此,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美国;债务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循环
1005-2674(2013)09-078-05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经济的走向一直是世界经济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其中关于美国债务理由的探讨也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菲利浦·凯甘(Philip Cagan)在《赤字经济》一书中,评析了美国建国以来的财政赤字理由。凯甘以1960年代为界,将此前后产生的赤字分别称为以往赤字和当代赤字两类。凯甘认为,美国所参与的历次战争是以往赤字产生的根源,而政府政策、利益集团等人为因素则是当代赤字产生的根源。Diamond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框架内分析了美国债务形成的理由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债务经济的确刺激了美国经济增长,但是一旦超出赤字天花板可能牺牲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政策调整的灵活性并对经济造成伤害,而目前的情形似乎正在印证Diamond将近半个世纪前的说法。陈建奇、张原在细致梳理美国国债发展的基础上认为,目前美国财政政策已经背离稳态水平,巨额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并引发系统性风险。章奇则将美国的财政状况总结为从盈余到赤字再到更大的赤字。威廉·塔布分析了1970年代以来债务膨胀和愈演愈烈的经济泡沫,认为美国已从工业生产为核心的经济转向食利主义为主的经济,食利资本家和美国在全球日益获得支配性地位将导致美国走向新的帝国主义。威廉对美式资本主义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姑且不论新帝国主义诞生,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天量财政赤字和与之相对应的债务对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都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也有相反的观点认为高赤字从长期看对美国经济利大于弊)。除了巨额的财政赤字之外,不断攀升的贸易赤字同样是世界经济稳定的一种挑战。施建淮认为,巨额且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反映了全球储蓄结构的失衡,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不确定性因素。姚枝仲认为,由于美国长期以来是净资本流入国,资本收益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美国的贸易逆差理由,但是国外资本的回流将使经常项目更加恶化,美国的贸易逆差不可持续,调整已经不可避开。徐明棋在解释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时提出,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是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理由,逆差累积到一定的阶段必定会发生质的转变。

一、美国债务经济及其国际循环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30多年,是美元大“繁荣”、危机常爆发的时代。总结这30年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史,可以归纳为经济持续增长、贸易逆差显著扩大、财政赤字日益增加、国债规模不断扩大。
首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来看,以2000年不变美元计算,1970年以来美国占世界经济比重基本维持在30%左右没有发生转变,而同期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OECD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后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崛起蚕食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其次,贸易逆差显著扩大。自石油危机之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持续扩大,是世界第一大逆差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由略有盈余到一路下探,2005、2006年贸易赤字占GDP比重均接近6%。再次,财政赤字日益增加。美国是一个有着“光荣”赤字传统的国家,除了1920年代“柯立芝繁荣”和克林顿总统的第二个任期之外,美国建国后绝大部分年份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财政赤字。赤字高企始终是美国经济运转中突出存在的一个理由,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财政赤字规模骤然上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创下10.02%的战后最高纪录。最后,国债规模不断扩大。赤字规模日益增加,直接结果就是美国国债急剧上升,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看还是从国债占GDP的比重上看,美国国债扩张的趋势都十分明显。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2财年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16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债务国,国债规模首次超过了CDP规模。
虽然美国国内财政赤字高企,贸易赤字攀升,存在所谓双赤字理由,但是长期以来美国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在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也毫不逊色。对此,邹玉娟认为美国的经济增长与贸易逆差相辅相成,彭斯达等也持有相同的观点。
实际上,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分工格局下,双赤字已经成为美国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路径已然形成。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美元陷阱,扮演着进退维谷的两难角色。简单地说,为了填补财政赤字,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债务,新兴经济体通过对美贸易获得了大量的贸易顺差,购买美国国债,美元回流到美国国内。这个循环的一方是经常项目逆差持续增加的美国,另一方是经常项目盈余持续增加的新兴经济体和资源输出国,循环的渠道则是日益充斥国际市场的美国发行的以美元计价的各种债务资产交易及其体系。尤其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美国国债大量被上述国家所持有,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的主要储备品种,这便构成了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
更加糟糕的是,这种债务循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纪律约束的松弛而更加明显和突出:美国制造业大量外迁,同时国内消费日益膨胀,导致美国逆差规模越来越大,由于美国坐拥铸币税特权,只要通过发行货币就能购买国外商品,因此就形成了美国大量发行美元货币,购买外国商品,美元在国外大量累积,美国继续发行国债,其他国家使用积累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美元回流到美国而美元资产转移到国外,其他国家到最后获得的仅仅是一纸美元资产凭证,一旦美国不能偿付或者通过实行恶意的美元贬值,其他国家面对的将是巨大的外汇资产风险。而这一美国债务国际循环渠道得以畅通无阻的根源:一则在于现行的国际分工体系,众多新兴经济体成为制造业产品的加工地,而资源型商品输出国成为原料来源地;二则在于现行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坐拥铸币税而其他国家只能依靠廉价劳动获得所谓“血泪美元”。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另外,金融危机给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在各方面造成了严重冲击,从次贷危机到占领华尔街运动,华尔街资本运作方式已经成为众矢之的,金融改革刻不容缓,否则更大的危机也并非不可能。
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前景
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约束机制。在该体系中,允许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在国内赤字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推高了美国的外债水平。持续净外债导致美元贬值压力上升,这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保持主要储备货币币值相对稳定的客观需求相矛盾。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机制可以迫使储备货币发行国进行调整,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对美国通过国际货币体系过度攫取铸币税利益进行管制与约束。适当的国际储备货币应当能够保证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并推动经济增长,而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似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反而成为危机的导火索并在危机来临时显得束手无策。多极化的世界经济需要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需求从来没有因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来得这么紧迫。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汇率制度的改革;二是储备货币的改革。从国际货币制度中广泛接受的“不可能三角”出发可以发现,三角的三个端点分别对应着汇率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连接两个端点而联成的边界正好可以成为三种代表性的国际货币制度,如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能够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下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且货币政策也保持相对独立,但却牺牲了汇率制度的稳定性;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和现行的欧元区制度则牺牲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历史经验来看,国际货币体系已经经历过由固定汇率制度向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向牙买加体系的变迁,重回固定汇率的老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目前浮动汇率制度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主流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向类似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固定汇率制美国债务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度方向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可能的情形仍然是以浮动汇率制度为基础,但在储备货币的选择上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可能的情况是,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依旧保持,但是欧元、人民币等分别作为与区域性贸易集团相对应的次储备货币的地位应当得到提升。这种制度安排的缺点和优点都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缺点在于,可能会加大结算的复杂程度,提高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成本,加剧国际调整的难度。优点则在于,可以降低单一储备货币出现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的不确定性,为其他国家提供多样化的储备币种,分散外汇储备风险;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为国际货币体系引入竞争性机制,可以对主导储备货币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防止其滥用储备货币发行权转移国内危机,避开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伤害。这种假设得以实现的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势头迅猛、自贸区等区域经济组织大量涌现,这对区域次储备货币的形成了客观需求。例如,在东亚地区人民币或日元相对欧元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欧元区无疑欧元是最易于被接受的储备货币,拉美地区随着巴西经济发展或许雷亚尔有能力成为地区性的储备货币。
因此,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合理的猜测是:在维持美元作为主导储备货币的格局下,形成包括欧元、人民币等币种在内的多元储备货币,以强化国际货币体系的纪律约束并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这既是人民币间接国际化的一次重要机遇,也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承担作为区域性次储备货币相应的国际义务,也要防范国内外政策对人民币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点赞:13768 浏览:5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