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岩溶地区地下水分布情况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地质勘查工作经验,根据岩溶发育情况,分析了岩溶发育给地下水分布所带来的影响。简述岩溶发育与地下水分布规律及影响研究时间尚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确定和研究。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下水分布;含水岩层;隔水岩层;影响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ork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karst, analyze the impact of karst development to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Brief karst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law and Influence of the time is short, the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 need to further identify and study.
Key words: karst areas;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aquifer rock; impermeable rock; impact
2095-2104(2012)

一、岩溶地区岩溶发育与地下水分布常具有如下规律

1.1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性
由地表到地下深处,由于岩石风化裂隙发育程度降低,地下水直接接受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大气补给减少,越向地下深处,水的溶蚀能力越低。因此,地表附近岩溶发育,随着深度的增加,岩溶发育逐渐减弱。按发育特征可分为四个带。
①垂直岩溶发育带。位于地表以下,最高水位以上,大气降水通过各种裂隙渗入岩层中,主要作垂直运动。因此,促使近垂直岩溶形态发育,如岩溶漏斗、落水洞和竖井等。如遇局部隔水层,也可形成局部水平岩溶形态。此带岩溶之间的连通性较差。
②水平和垂直岩溶交替发育带。位于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此带的岩溶形态有垂直的落水洞,也有近似水平方向的溶洞。
③水平岩溶发育带。位于地下最低水位以下,其下限为地方性侵蚀基准面(如河水或河床底部附近),大量的暗河、溶洞、地下湖泊等都产生于此带。
④深部岩溶发育带。在水平岩溶带以下,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不受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影响,水循环交替在地质构造的控制下,向更远更低的区域运动,此带岩溶发育很弱,其形态多为溶隙和溶孔。
1.2岩溶分布的不均匀性
①岩溶分布受地质构造控制。断层和裂隙是地下水在岩层中流动的通道,尤其是区域性断裂,对岩溶发育常起控制作用。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其岩溶发育的部位也不同。褶皱也是岩溶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褶皱的核部和转折部位,因为多是张性裂隙,常常是岩溶最发育的地带而褶皱的翼部岩溶发育微弱。
②岩溶分布受岩层及其组合控制。质纯厚层的石灰岩层,岩溶发育比较均匀;在可溶岩和非可溶岩交叉存在时,在分界面的上部容易集中形成的岩溶带。
③岩溶发育的成层性。岩溶地区市场存在岩溶成层现象。影响岩溶成层分布的现象和层数的多少的原因是该地区地壳的升降运动。
④岩溶发育深度。岩溶发育深度主要受地方性侵蚀基准面(如河、湖、海平面等)控制。岩溶发育的深度远远大于的地方性侵蚀基准面的原因是可能存在古岩溶,或受其他地区的侵蚀基准面影响。
1.3岩溶水
储存和运动于溶蚀洞隙中的地下水称为岩溶水岩溶水。按埋藏条件,可以分为潜水、承压水。当碳酸岩大面积出露于地表时,岩溶较发育,常形成岩溶潜水和一些局部的承压水。而岩溶地层与非可溶岩层呈互层时,岩溶地层中的孔洞被地下水充满,便形成岩溶承压水。此外,岩溶地区既存在一些与周围联系极差的孤立水流,也存在具有统一地下水面的岩溶水流。前者常出现在岩溶山地后者主要在岩溶发育的河谷地带和岩溶平原。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处于同一含水层。大气降水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通过各种岩溶通道,迅速地补给地下水。因此,岩溶水的动态与大气降水关系十分密切,其主要特点一是水位、水量变化的幅度大二是有些岩溶水对大气降水的反映极为灵敏。

二、含水岩层与隔水岩层的划分

隔水层是指基本上不能透过重力水的岩层或土层。空隙极其细小的岩层或土层,岩层或土层中含的几乎全是结合水。
含水层是指能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并能含有相当数量水的岩层或土层。空隙较大的岩层或土层,岩层或土层中含重力水较多。隔水层和含水层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应结合具体情况划分。

三、地下水的埋藏类型与特征

地下水可分为三个类型:①包气带水,②潜水,③承压水。所有的地下水又可按其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如此便有9种类型的地下水。上层滞水最接近地表,在雨季或雨后一段时间内,局部隔水层上面可积存源于:免费论文网www.808so.com
一定量的水。这种水一般沿隔水底板边缘向下渗流,或以蒸发形式向地表排泄。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3.1潜水面以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其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基本上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是以一些气象水文要素的变化能较快影响潜水的变化。
3.2潜水由水位较高处向水位较低处渗流.在山脊地带潜水位的最高处可形成潜水分水岭。因此,地下水位常与地形有一定的一致性。承压水是指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由于隔水顶板的存在,能明显地分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三部分。向斜构造和单斜构造容易形成承压水。裂隙水是指储存于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在裂隙发育的地区,含水丰富在裂隙不发育的地区,含水甚少。在一定方向上,裂缝的发育、裂隙的张开程度和连通性直接影响导水性强弱、水力联系的好坏、形成了不同的通道,一些导水性较强,水力联系较好的成为了主要径流通道。因而,裂隙岩石的导水性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裂隙水的这些特征常使距离很近的钻孔中,水头、水量相差数十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述了地下水分布的研究是我们地勘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实地勘测得到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发现其中岩溶发育与地下水分布规律是分不开的,因此掌握其中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地下水分布方式,有助于对下一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卢耀如.刘福灿.岩溶研究的发展及基本内容和理论问题的概略探讨[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
[2]裴树文.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时代与人类活动[A].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点赞:28319 浏览:1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