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2013夏季达沃斯之经济最强音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9月11日~13日,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本次年会以“创新:势在必行”为主题。围绕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全球化等热点,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等畅所欲言,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建言献策。
【宏观判断】
李稻葵:下半年经济有一定的复苏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8月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PMI、PPI、进出口、工业、投资、消费等多项数据表现强劲,超出市场预期。受此影响,市场信心明显提振,股市和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扬。下半年经济有一定的复苏,能够接近8%,一些投资项目的加快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直接提高经济增长。
张维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是好事
(著名经济学家)
从趋势来讲,我觉得增长速度调整是很自然的,很健康,很正常。因为我们原来的速度是建立在跟西方巨大的差距基础上。
中国三十年走了西方两百年的道路。大家想想,你凭什么走人家两百年的道路?你的基因比人家先进?智慧比人家高明?显然不是。我们怎么能走200年的道路?很简单,人家修路我们走路,肯定比他快,一条路你修了五年,我五天就走完了,这是很自然的事儿。
我们所有的发展,从技术角度来讲,全是建筑在别人给我们创造的基础上,我们只是拿来。所以,我们是模仿经济,不是创新的经济,当然很容易了。随便一个技术,拿来马上就可以有市场,我成本比人低就可以。现在,这个差距越来越小了,小学生调皮捣蛋老考零分,好好抓一下五六十分很容易,七八十分也上去了,到九十分,再靠打骂也上不去。所以,趋势一定是往下掉。
第二周期是人为的,趋势是不可避开的。2009年,我们为了刺激经济,付出巨大代价,我们一定要承受的。
温州现在什么样子?大家想想,如果没有2009年那么大把的花钱,企业房地产赚“快钱”,中国经济早就开始转了。
企业家总是想最简单的办法赚钱,可以炒房地产赚钱时,他绝不会下工夫做风险那么大的创新,只有没出路了才会。所以,中国要真正转型,不死一批企业不可能转型。如果中国的经济不掉下来,也不可能转型。我倒觉得,从这个角度看,好事儿,中国经济就应该掉下来,就应该有好多企业活不下去,就得有一些破产的,我们才有机会重生。
【金融变革】
洪崎:真正利率市场化需待2015年
(民生银行行长)
中2013夏季达沃斯之经济最强音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国利率市场化虽然已经走了17年了,但最后真正利率市场化的最关键要点就是存款上限是不是放开了?
存款上限的放开需要我们做好宏观和微观上的充分准备。从宏观架构上来说,比如存款保险制度,是要自负盈亏的,还有银行的退出理由,这可能会直接导致有的银行在竞争过程中被淘汰。
基准利率体系,这个体系是否建成?是否会造成的紊乱,目前国内的基准利率基本上有多种利率在发挥着作用。比如说美国公布联邦利率就可以了,我们有一年的存贷款利率,有央票、有国债回购利率,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利率发挥作用。利率的收益曲线不完整,这种情况下如果很快地把存款利率放开的话,可能形成一个利率大战。
尤其是现在我看中国的商业银行也还是同质化比较严重,会造成存款的利率增加,贷款的利率适当会增加一些,但是存款的利率会增加更快。这时候就会形成利差缩小,利差缩小会使银行往风险高的区域进入,规模上要弥补因为利差减少而损失的利润,导致风险扩大。如果风险管理不善的话,可能就会形成破产,这种状态在国外利率改革过程中是经常形成的。
中国是一个渐进式的、希望在这方面振荡越小越好,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
第一要有自己差异化的客户定位,比如说现在民生银行定位小微、定位到小区,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能力加强,使自己对负债业务、对资本的依存度比较低。还有一个是内部的管理能力要降低成本,这样在竞争上有优势。
另外,管理上有准备,你的机遇在哪儿?当利率市场化以后,有一些银行经营不善的话可以收购兼并来迅速扩大。
因此,在存款保险制度和破产制度制定之后,2015年左右就应该可以承担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了。
马蔚华:银行业六大改革迎挑战
(香港永隆集团董事长、前招商银行行长、中国职业银行家)
经济决定金融,在经济改革转轨的同时,金融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是千银行的,觉得银行越干越头疼。
当前中国银行业面对的挑战,有六大变革方向。
首先是利率市场化,转变一直以来的同质化竞争理由,靠来更合理分配市场的资源;
二是银行业务的综合化,随着银行信贷资产的降低,银行之后需要不能光靠放贷款挣利息了,而是需要提供大量的服务,这样需要修改先行的商业银行法;
三是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利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四是金融股权的多元化,现在也有政策规定更加开放,对外开放、对内开放,民营进入金融领域,当然不光是银行,乡镇银行、村镇银行、私人银行,我觉得金融机构还有很多,银行不要盯着过去30年挣钱,以后好日子不像过去那样容易了,所以要考虑还有很多别的机会;
五是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化,除了主板以外,还有创业板、中小板等等,中国需要这样,这样银行才更有条件支持科技、成长型企业。
六是资产证券化,银行体积太大,占用大量资本,通过证券化可以将资本腾出来;同时还可以丰富金融市场的交易产品。
经济的转型必定带来银行的转型,银行的转型可能会越来越重视我们的客户,越来越重视金融服务。
【“走出去”】
桑切斯:美国制造业存巨大投资机遇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
不少人认为美国对中国投资设立了很多障碍,这观念不对。中国是美国外资的最大来源国,98%的投资不需要美国同意。我们需要审查的项目,是因为国家安全,只有很小一部分有障碍。我们有一个部门,职责就是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到美国来投资。我们非常希望中国公司来投资。美国的制造业开始抬头,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中国公司会拥有很大的领域。
陈涛涛:中国公司尚不具备投资拉丁美洲的能力
(清华大学教授)
非洲是中国近些年的主要投资地,因为有传统的中非友谊,除此之外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地发展起来。相比中国的发展,非洲也愿意从中国取经、学习,所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将会增加许多价值,因此就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国企业去投资于非洲。
但如果看一下拉丁美洲,不仅距离是非常远的,而且也不是很熟悉,所以说风险会更大一些。换句话说,需要投资者的能力也更强一些,但很多的中国公司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欧柏嘉:走出去找资源
(俄罗斯铝业公司行政总裁)
中国有非常大的煤炭的储量,能够帮助推动中国工业的发展,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负担。唯一的策略就是走出国门进行投资,找到那些能够有可再生性能源的地方,能够找到有资源的地方,这样的话能够降低对于煤炭的消费,还能增加在电力供应方面的效率,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也比较低,对于社会,对于空气的污染也会降低,而且他也能够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也能够建立起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就像日本在70年代或者80年代的时候,走出去和世界其他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那样,中国也可以从中受益,这种解决方案可能是更加高效的,对于增长来讲是更加可持续的,他也能帮助你的货币,如果你在海外进行投资的话,可以降低对自己货币的压力。
【房地产】
王健林: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但不能没有房地产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何事物都有泡沫,养猪有没有泡沫,种菜有没有泡沫?不可能种菜种得刚刚好,13亿人就吃完了,市场调节的东西都是这样。
中国房地产泡沫,应该是对外国的媒体,或者说中国的媒体,特别是外国的学者放大。他们都是站在美国、英国、巴黎,他们不是真正的身处在中国,身处十年或2013夏季达沃斯之经济最强音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者几年,或者跟行业人成天打交道,这些知名学者很少到中国,回去发布对中国权威性的判断,他是拿着他们国家的开工量,投资量,GDP比重,来判断泡沫大小。
中国不一样,中国现在城市化率52%,其中还有虚假的成分,还有2亿多没有享受真正的社保,而且还有50%在农村,20年里仍然是高速城镇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化不是房地产,但是回避不了房地产,所以这个市场肯定还得扩大,这是一个不可避开的事实。
只是房地产是有产业支撑的,或者是人的城镇化,人进来就能拿到保险保障,对房地产来说,如果能够理解其中的机会,是特别大的机会。以万达广场为例,一个广场小的七八千人就业,而且一个广场里,几百个商家,间接带来的制造业供应商更多,即是投资行为也是产业行为,真的一个产业支撑;不像住宅,当然也有居住功能和实用功能,所以对商业地产来讲是很大的利好机会,从现在的一线二线城市,有更多的三四线城市可以进入,机会很大。
但也有风险,最好有制约的发展,我非常赞同现在,有些地方限购、限贷,还有一些措施跟进,让它发展,但是有制约的发展。这是最好的办法。

点赞:11066 浏览:4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