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提升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金融危机造成了我国对外贸易额大幅下降,受贸易壁垒的限制,对国内出口企业产生强大的冲击,政府和企业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正逐步起飞,对外贸易额在不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滞后,优化脚步缓慢,我国对外贸易应构建比较优势,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对外贸易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逐年上升,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比2012年继续好转,“低速波动,调整转型”可以概括其总体特征。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值同比均呈下滑趋势。7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为6.9%,进口同比增长为-1.6%,出口同比增长为14.5%;8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为4.0%,进口同比增长为-2.4%,出口同比增长为9.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滞后,优化脚步缓慢,甚至出现了反增长。那么,我国外贸如何构建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呢?

一、我国外贸的发展目前状况分析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额大幅下降,加之受贸易壁垒的限制,企业的出口成本不断上升,对出口企业产生强大的冲击。政府和企业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正逐步起飞,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外贸易额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1978年以来,除2008年对外贸易额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中我国对外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78年355亿元增至至2013年的258,212.30亿人民币,增长了700多倍,实现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质的飞跃。我国的出口贸易自2009年起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一位,表明我国经济的总体质量在呈上升趋势,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我国对外贸易份额的逐年上升趋势,说明了我国对外贸易从起步到起飞,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而且未来发展前景不可小觑。
图1  ;历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
(2)中西部地区持续活跃。2002年至2011年,中、西部连续四年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逐步提高,尤其是西部地区。与2008年相比,2011年西部、中部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上升1.4%、0.8%;而东部地区占比则下降了2.3%。尤其在江西,河南,湖北和新疆四个省份,出口增速分别达到了18.6﹪、17.9%、17.9﹪和11﹪,这是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新亮点。中西部地区经济加速增长,不仅对全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贡献,而且也为中西部外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3)进口下降。自2005年我国实行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升值了35%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但反过来,我国企业进口产品逐渐下降,其中铁矿砂,煤,原油进口各下跌0.7﹪、11.7﹪和4.7﹪。这相对我国本土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市场需求的一部分会转向进口商品,本土企业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从而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民营企业充满活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对外贸易量平均增长至30%以上。2013年民营企业出口额为9167.7亿美元,增长19.1%,进口额为5764.8亿美元,增长27.8%。对于民营企业,它具有许多优势,比如机制灵活,制造成本低,拥有技术人才等,这些优势让它在同国有企业及外国投资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外贸事业更上一层楼。

二、我国外贸发展面对的理由

(1)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国内债务理由的影响,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失业率很高,消费者面对巨大的收入压力,从而使消费需求下降,企业投资缺乏动力。从长期来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场需求将面对需求不足的理由。在供给曲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若需求下降,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会导致和需求量的下降。这时,我国外贸必定面对需求和下降的双重压力,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国际市场中,一些国家实行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如配额、出口补贴、倾销与反倾销等策略来限制外国的进口,保护本国的产业,鼓励本国的出口,获取巨额利润。保护贸易会造成出口国出口环境的恶化,甚至出现贸易摩擦现象。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已经连续17年贸易摩擦最多。2013年我国出口产品面对的贸易摩擦又呈上升趋势,第一季度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12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11年同比增长22﹪。
(3)人民币升值。虽然人民币升值会使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但是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的产品上升,从而使中国产品的竞争力降低,不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此外,出口企业从接到订单到收到款项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如果人民币升值,企业接收到的款项可能无法弥补人民币成本,会给企业出口带来潜在的风险,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这是我国外贸发展历程一大重要理由。
(4)传统竞争优势持续减弱。近些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下降,劳动力普遍上升。2012年我国15到59岁劳动力人口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2013年比2012年劳动力人口只增长0.15%,劳动力平均年薪比2010年增长了约50﹪。从2004年出至今,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劳动力市场的用工纷纷告急,仅仅珠江三角洲一带民工缺口达200多万人,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传统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三、我国外贸如何构建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1)挖掘本国市场潜力。目前,我国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对外贸易应该以本国市场为基石,而后再逐渐进入世界市场。我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比如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来推动本国市场消费从而拉动内需挖掘本国市场的潜力。我国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可以利用减税增支的方式扩大内需。温家宝总理此前提出的“拉动内需的十大措施”,也旨在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在本国市场的充分挖掘后,走向国际市场就水到渠成了。(2)推动贸易的便利化。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程序十分繁琐,在外贸内部成本和外部环境压力下,推动贸易便利化势在必行。我们可以从简化和协调贸易程序出发,减少贸易障碍,降低交易成本。2013年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推动贸易便利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简化贸易程序,鼓励扩大商品进口,推动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相比较而言,2014年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政府转变职能将有利于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实施,二是落实巴厘岛协议要以落实贸易便利化为基础。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对我国外贸必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组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就是说三国之内的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而对贸易区之外的国家仍维持原关税和壁垒。自由贸易区会给贸易区的成员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和经济利益,即“贸易创造效应”。而且由于贸易区内交易成本的下降,会使原来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转移到成员国与成员国之间来,即“贸易转移效应”。自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来给美、加、墨三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我国要加快同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而推动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直接投资,早日实现区域一体化,经济一体化。
(4)注重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各类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扩大规模的机会和激励机制,应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考虑的事项。这不仅关系到增加投资量,还关系到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2014 年起,我国对760 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这对扩大进口会起到积极作用。改善投资环境,我们可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其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切忌“边发展,边治理”,同时发展新型产业,形成技术优势。
(5)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我国的传统竞争优势持续减弱,面对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我国要构建外贸竞争的新优势,才能不落伍于世界各国。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要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构建新优势,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学习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只会模仿不会创造是不会发展长久的,必须学会技术创新。其次,政府应该加大教育及科学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保证孕育创新思维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顾文龙,比较优势,为中国未来出口贸易持续发展带来契机[J].国际市场,2014.
[2]王丽娜,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面对的贸易摩擦及策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

点赞:5304 浏览:17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