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中部六省2007—2012年对外贸易情况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7-2012年中部六省的对外贸易规模、外贸商品结构、外贸依存度等指标的分析,探求中部六省外贸发展中存在的理由,结合目前国家实施的中部六省外贸支持政策给出了一些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倡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 中部六省 研究分析
位于中国大陆腹地的六个省份: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市场,依靠全国10.7%的土地,创造全国约22%的GDP。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作为中部崛起主体区域的六省,其经济发展情况在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东西部融合,南北部对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研究内陆中部省份对外贸易情况,有利于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进行正确的定位,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带动经济增长和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
1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相关指标分析
本文通过对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对外贸易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外贸结构和外贸依存度的测度,分析中部六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1.1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规模分析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六年来,中部六省GDP显著提高,从2007年的6947.9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8453.54亿美元,增长2.66倍。对外贸易额也从2007年的743.33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934.28亿美元,增长2.60倍。GDP和对外贸易额的增长率具有正相关性。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六省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虽不断增加,但仍未突破5%。同时,近年来各省对外贸易发展程度不同,对外贸易规模差距逐年拉大。河南省在2010年以前六省中排名徘徊在第三、第四位,但近两年随着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基地的发展,2012年已跃居六省首位,发展潜力巨大。江西从2007年不到100亿美元规模的六省末位,到2010年以来一直居于六省第三位,发展速度较快。安徽、湖北外贸发展平稳,保持一定的年增长速度。山西、湖南对外贸易发展步伐较慢,一直处于六省后列。
1.2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出口贸易结构方面,2007年中部六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仅占贸易额的22%。近年利用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到了2012年,加工贸易已成为中部六省的主要贸易方式。商品结构方面,2007年到2012年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大幅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54.93和61.59倍,表明中部六省在出口产业结构方面逐步向制造业和高新产业发展。
进口贸易结构方面,2007年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约为4:1,全国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约为1:1.6。2012年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有所提高,约为1:1.8,与全国平均水平1:2的差距缩小。商品结构方面,2007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86%和0.81%。2012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89%和4.9%。可以看出,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有所增加,但仍有需求空间。
1.3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 外贸依存度是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2008年以前中部六省的外贸依存度保持着正增长,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出现下滑,但在以后年度逐步恢复,这与全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基本一致。另外,中部六省经济外贸依存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经济外向度不高,这与中部六省所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随着国家将中原经济区、山西综合改革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提升为国家战略,中部六省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将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潜力。
2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理由分析
2.1 外贸规模不高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额从2007年的743.33亿美元,占全国21738亿美元外贸额的3.4%,增长到2012年的1934.28亿美元,占全国38668亿美元外贸额的5%,外贸规模偏小。这与中部六省地处内陆不无关系。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沿海沿边城市的国际贸易最为发达。在我国,具有天然区位优势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外贸额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外贸对经济的贡献率在50%以上。中部六省可以依靠政策优惠降低内陆到港口的成本,以发展内陆外贸,形成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2 外贸发展不平衡 中部六省内部的外贸发展水平不平衡,对外贸易发展较好的省份是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近年来对外贸的重视使对外贸易取得较快的发展,江西省处于中等水平,而湖南省和山西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另外,贸易方式不平衡,从2007-2012年六省贸易方式的数据来看,中部六省的对外贸易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可以获取技术溢出的加工贸易中去。近两年随着安徽、湖北、河南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省份产业转移,三省的贸易方式逐步向加工贸易转换,河南省近两年的加工贸易超过一般贸易,比重近2.5:1。
2.3 外贸龙头企业少 中部六省外贸龙头企业较少,中国外贸十强企业中难觅六省企业身影,而在百强企业中东部和沿海企业占绝对比例的优势。2012年中部六省年进出口总值超过10亿的企业不到5家,进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也仅100家左右。龙头企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例如,2012年河南省对外贸易额跃居中部六省第一,其很大部分是由富士康旗下的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公司贡献的,该公司全年进出口总值占全省进出口的54.6%。中小型外贸企业生产能力分散,抗风险能力较弱。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等不利因素,中小企业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发展后劲不足。
2.4 外贸结构不合理 中部是我国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农业是中部六省的主要产业,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工业制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是反映出口竞争实力的指标,中部六省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制品为主,附加值较低,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2012年,中部六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国比重的5%和5.6%,比2007年中部六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国比重的1.8%和1.6%有一定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东部和沿海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
3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倡议
3.1 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外贸易在中部六省所占的份额较低,其对经济中部六省2007—2012年对外贸易情况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贡献度不高。中部六省应充分重视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外贸因素,融入到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中去,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外部需求,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例如,河南省近两年重视外贸发展,政府出面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富士康智能手机生产项目,扩大了当地就业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全球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3.2 利用口岸建设的辐射作用 中部六省不占国际贸易的先天区位优势,但各省的保税区、综保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具有一定政策优惠的特殊经济区域为各省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平台。各省可以借助口岸中加工贸易企业的建设发展相关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实现就业和经济的双增长。2013年3月,国家批复建立郑州航空港区,发展临空经济。为中部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突破口。同年6月海关总署批复郑州航空港区可以开展跨境E贸易,发展全国首家跨境电子贸易。电子贸易是科技发展所趋,跨境电子贸易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满足了消费者跨境需求,是社会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好口岸建设的契机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后发优势明显。
3.3 注重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中部六省可以继续发展传统农业,并依据本地区优势和特色,培养农业优势产业集聚,加大对深加工农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例如:发展花卉产业,利用航空港和劳动力的优势,打造地方品牌,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继续深化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将产品优势体现在质量方面,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陈子曦.我国主要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9).
[2]郝娜.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J].市场论坛,2008(9).
[3]雷朝阳,资树.河南省与中部四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
作者简介:
王蒙燕(1981-),女,河南开封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

点赞:21699 浏览:9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