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影响因素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通过全球社会分工和价值创造重构,逐渐构建了全球价值链体系,世界各国企业只有依靠自身比较优势,才能更好提升竞争能力,有效融入全球价值链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逐渐对接了全球价值链,同时也出现不少理由。在此大背景下,本文以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展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技术研发对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没有合理发挥劳动力、外资等因素的相关作用。在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大发展的现实状况下,我国今后需要在自主技术创新、吸引外资等方面下大力气予以积极推进。
关键词:价值链 中国影响因素全球视角加工贸易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不断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我国也积极融入和参与国际化分工,进一步推进了对外开放,推动了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伴随分工日益深化,加工贸易逐渐成为融入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一种有效形式。
更具体来看,在规模上和数量上,国内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经济水平,而且在出口总额方面也大幅增长,是推动中国迅速发展为贸易大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据海关统计,我国在2013年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出口20498.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较上年相比,扩大48.1%。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贸易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发展加工贸易的举措,如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层次、推动深加工、增强配套能力等。虽然国内加工贸易不断发展并逐步延伸向价值链上下游,但仍面对一系列的理由,加工贸易产业升级面对巨大挑战。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如何继续坚持推进加工贸易升级,成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面对的现实理由。基于此背景,本文针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理由,分析哪些因素影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及其影响幅度,并提出策略倡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关文献回顾及分析

(一)国外方面

Franeoise Lemoine(2002)分析了加工贸易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认为外商投资推动了出口贸易产业链、进出口产品结构升级。Feenstra(1996)通过验证模型后认为发达与欠发达国家在分工、价值链、技术含量、附加值不同,因而各国产业升级态势也不同。Gereffi(1994,1999)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分析了东亚服装业,认为产业升级积极改善了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企业形象、周围环境等。Humphrey(2000)、Kaplinsky(2000)等分析了全球价值链,认同产业升级有利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Gereffi(1999,2003)等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生产过程入手,分析了企业价值增值和技术升级,认为加工贸易与这些因素有关。

(二)国内方面

第一,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动力分析,果艺(2005)认为驱动产业结构的因素分为内外部动力,前者是内部需求,后者由高新技术、经济全球化、外商投资推动;方辉振(2006)认为加工贸易升级转型的动力为消费需求、科技进步、比较利益、体制政策、创新发展等;孙国辉(2007)从微观、行业、地区角度分析了加工贸易升级转型动力,如科技和管理因素等;余乐(2007)从二元动力角度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升级转型分为生产者和采购者驱动型升级,前者侧重生产环节。
第二,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及可行性分析。张靖(2003)认为劳动力禀赋、技术水平、体制因素、政策环境是影响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因素;潘悦 (2002)认为我国加工贸易过度依赖外资企业,不利于技术进步;隆国强(2003)认为劳动力供给、技术水平、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产业升级的基础要素,技术吸收、创新能力、政策环境、外资企业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黄菁(2006)通过计量分析,认为产业结构是影响对外贸易结构的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国内技术水平等是影响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刘德学(2006)认为加工贸易能力、领导战略制约、生产要素、配套能力、政策环境等影响了中国加工贸易升级;刘似臣(2006)以 Feenstra模型,分析认为 FDI推动了贸易产业升级;沈玉良等(2007)认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核心技术靠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叶红雨等(2009)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影响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唐海燕(2009)认为人力资本、服务质量、制度环境推动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升级;丁蕾(2010)认为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因素是制造业基础和科研投入;张明(2010)认为影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低人力资本水平等理由。
第三,加工贸易产业升级转型内涵、实现路径和政策分析。张耀辉(2002)认为加工贸易升级是获得更高附加值,需要创新;刘德学(2006)从产业政策、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加工贸易升级策略;吕佳 (2009)认为加工贸易升级是延伸产业链,形成品牌;姚阳(2008)认为提高本地采购率、提供产业配套,提高产业技术外溢;吴建新(2009)认为构建学习与创新网络体系,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三)简评
综上,国外文献大多从国际分工角度分析了价值链路径,在国外学者的影响下,我国学者相关成果不断丰富,指出了一些理由,但更多的是定性分析,实证研究甚少。因而,本文在相关学者研究基础上,基于相关文献研究的不足,探讨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加工贸易升级影响因素,在当前具有实际作用。
相关理论分析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

波特指出企业通过基本和辅助活动的联系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价值,称为价值链,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管理、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服务以及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开发和采购等基础和辅助活动;Kaplinsky(2000)整合企业价值链外化,提出产业链。格里芬(2001)从贸易角度理解国家嵌入价值链的作用。斯特恩(2001)认为全球价值链由组织规模、地理分布和生产性主体界定。Gereffi 认为全球价值链是网络组织,连接生产、销售等,涉及了设计、产品开发等活动;Kaplinsky指出在全球价值链上,企业遵循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

点赞:24864 浏览:1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