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言输入、输出及学习者差异与中学英语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阐述了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相关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学习者差异”等理论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学习者个体差异 中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语言习得”理论最初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 D. Krashen)提出。他指出:成年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习得(acquisition)与学习(learning)。“习得”指的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克拉申试图通过习得与学习理论来解释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些现象。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了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学习过程、学习者差异等方面。本文拟从语言输入、输出及学习者个体差异三方面入手探讨第二语言习得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二、语言输入与中学英语教学

明白易懂的语言输入是获得新的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Krashen认为,学习者获得与自己的语言水平大致相等的输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有助于学习者内部语言加工机制的运转,即,学习者接收的语言应该是他们能够理解的,才能把输入的语言转变为吸收的语言。这就要求语言输入必须符合一些必要的条件,即要输入经常性的、丰富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
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为中学生提供地道的英语材料,标准的语音语调以及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学习者创建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使真实交际成为可能,同时也使语言学习更富有连续性,以避开受母语的干扰而影响语言习得的效果。

三、语言输出与高中英语教学

Swain在上世纪80年代针对Krashen的语言输入提出了语言输出理论。该研究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接受了多年的法语为目标语的教学后,其法语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但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仍停留在语的水平。基于该研究,Swain得出结论:可理解性输入在习得过程中很重要,但还不足以使学习者二语水平得到全面发展。要使学习者二语流利又准确,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更需要可理解性输出。Swain(1985)指出“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够的,学习者应该有机会使用语言,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也有积极作用。”
语言输入能够激活语言习得机制,但语言输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输出对第二语言习得能产生多项积极的影响。显而易见的一项功效就是输出能够提高学习者使用目标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程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对语言的输出机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的输出,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

四、学习者个体差异与高中英语教学

个体差异着重指出了学习者在认知方式、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强调了学习主体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对认知方式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Witkin于1962年最早提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概念。场独立和场依存代表了人们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场独立者往往依靠自己内部具有的知识框架,倾向于自己独立分析理由。场依存者则往往依靠外部提供的有关信息,倾向于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但是,场独立和场依存对学习者个体来说并不是不变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学习者可以转变自己的风格。因此不能把教学按照单一、孤立模式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要能为学生提供大量适合场独立者的学习材料,同时又能提供适合场依存的学习者的学习材料,从而解决第二语言学习方面的困难,为他们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随着教育者逐渐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受重视。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和参与意识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性格开朗、自信、责任心强的学习者比性格内向、缺乏信心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要好。内向型学习者经常会因为承受能力较差而刻意避开参加教学活动,以免因为犯错而遭到别人嘲笑,进而丧失自信心,长久以来,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这样做能推动师生之间、同学之语言输入、输出及学习者差异与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间的交流,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 D. 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相关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学习者差异”等理论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以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输入的基本条件,有效地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效的优化二语习得。与此同时,深刻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并把已有的研究成果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去,指导高中英语教学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3]Witkin, H. A., Moore, C. A., Goodenough, D. R. & Cox, P. W. (Winter 1977). Fiedl-dependent and field-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s and their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 (1), 1-64.

点赞:6129 浏览:17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