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优化提问语言,提高小学语文生本对话实效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4)24-0135-01
语文课堂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它常常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教师的教学提问语言与生本对话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优化教师教学提问语言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我认为优化教学提问语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精心创设理由情景,激发生本对话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提问要问到学生心里去,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用合适的语言,创造一定的情景,打开学生感情的闸门,催动学生积极深思,想方设法探究理由答案。好的提问,有趣的提问则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我在教学《聪明的使者》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后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既然禄东赞是聪明的使者,那么,他回答的理由一定很——"难",他的答题策略一定很——"好"。我紧接着创设了如下的情景:"那么,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多年前的盛世唐朝,亲临比赛现场,去领略那三道题到底有多难?禄东赞的答题策略到底好在哪里?"学生的眼眸亮了,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农村学校,不可能放视频,而且,语文课堂,重要的是师生文本间的对话--"比赛现场就设在我们课文中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题目的难,答题策略的好?"这样,创设的情景与文本解读就很巧妙地融汇在了一起。在拓展延伸时,我创设的情境是:"同学们,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这个比赛现场,可不能白来啊!那么,你会怎样解答这些难题呢?"创设的情景使整堂课首尾连贯,浑然一体,学生发言积极。曹源文同学答道:"把一根细线拴在一粒小石头上,再把小石头放在洞口,轻轻摇晃玉石,这样线就能穿过玉石眼。"陈星宇同学答道:"用火点燃木头的两端,燃得快的是梢,燃得慢的是根。因为梢的密度小,燃得快;根的密度大,燃得慢。"如此精彩的回答,如此创新的意识,让听课的老师也眼前一亮。
2.细心制约理由数量,营造生本对话空间
如果教师在一堂课中提的理由过于容易,学习不用怎么深思就能回答出来,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习惯。如果老师的理由设计较好,属于"跳一跳摘桃子",但是课堂设计理由太多,一个紧接一个,学生课文都还没读完呢,就抽学生回答,不给学生充足的深思时间,以优生代替全班的思维;若学生答不到点子上,便包办代替,用教师的讲解取代甚至剥夺学生的思维,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上两种情况,都可能让学生养成不去读书深思寻求答案,而寄希望于自己的主观判断或者他人"救火"。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及学生实际设计理由,注意用词准确,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深思时间。一堂课抓住突破口,设置一两个主要理由展开课堂教学,以期"吹皱一池春水"。我认为,制约理由数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以课题作为突破口提出理由,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我在教学《不平常的信》一文时,问学生:"读了题目,你觉得我们应该弄清哪些理由?"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为什么说是不平常的信?""谁写的信?""有多少封不平常的信?""这些信是写给谁的?"……我选择有价值的理由写在黑板上。学生在初读全文后,回答简单的理由。然后,我让学生带着理由"为什么说是不平常的信?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不平常?"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语句,写下旁批,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理解了信的"不平常",感受到了战士们的细心,爱心;英雄母亲的舍小家为大家的博爱、大爱;进而想到了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
2.2在文章中自相矛盾处设核心理由。我最近在教学《母鸡》一文,抓住这两句话:"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你读了这两句话,觉得我们这堂课该弄清哪些理由呢?"学生纷纷提出理由:"我"为什么讨厌母鸡?"我"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母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在老师的理由引领下,学生自主提出理由,师生共同从中选出有价值的理由与文本深入对话,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生出或老师提出新的有价值的理由。围绕一两个核心理由展开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效果显著。
2.3从课文的核心语句段落入手提问。我校苏利老师在教学《韦德的心愿》第二课时时,抓住11自然段中"有什么东西敲中了自己的心灵",15自然段中"有一双温暖的小手",设置疑问,整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使听说读写训练落到了实处。
3.留心设计理由程序,搭建生本对话平台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通过对容易理由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会得到解决。我在教学《母鸡》一文时,"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研读文本,有了具体的认识,深入的体会。我紧接着的理由是:"大自然的动物中,像母鸡这样负责、慈爱、勇敢的母亲有吗?""在人类社会中,有如此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吗?"最后落实在了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或是生活实际对这句话的理解上——"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正因为有了上面三个理由的铺垫,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生本对话得以顺利开展并深入本质。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知识程度存在差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感受成功。难度小的,记忆型的,文本中有现成答案的理由,可以交给学困生回答;理解型的理由,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而运用分析评价型的提问,则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引导、点拔。
另外,老师还要注意理由语言形式多样,可以用疑问句、反问句,甚至陈述句。排比的问句还会有震撼人心,促人深思的作用。提问时,老师还可以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可以是手势,可以是表情。教师面带笑容,学生在宽松愉悦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思维会更活跃;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道期盼的目光,一个诚挚的抚摸,会让学生信心倍增,思路清新,回答准确,语言优美。
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有人说:"问得好即教得好。"让我们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语言,让我们的教学提问语言更好地服务课堂、点缀课堂,激活课堂,为提高生本对话的实效性不断努力 !

点赞:7332 浏览:2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