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演说历史、幽默的语言来解说历史,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则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学习兴趣
语言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历史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了解历史人物还是描述历史事件,教师的语言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缺少了丰富生动的语言,其教学过程会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语言艺术的有效运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语言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 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演说历史
历史原本就是极其有趣的学科,只是由于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说教”,使其趣味性受到影响。对此,在历史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艺术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说功”,积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演说历史,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师在教学隋唐的灭亡时,如果教师只说“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因为他暴政,导致了隋的灭亡”简短的几句话,可能学生对隋炀帝的无法深入理解。因而教师可以让自己的词汇丰富些,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让学生切实了解隋炀帝:“隋炀帝堪称是个短命的皇帝,而这短命,则源于他的统治。在他统治期间,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劳师远征,至人民于水火之中。众所周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隋炀帝的最终让自食恶果,他这只小舟终究被人民掀翻,再无翻身之时。”这样, 学生们对隋炀帝的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深刻理解了隋的灭亡理由。
再如教学了隋唐时期的中日关系时,教师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历史是不会说谎的,隋唐时,日本还在向我国学习,然而他们通过变革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强国。而中国,由于近代的落后,曾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险些亡国。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如何重振雄风,向世界吼出“我们是中国人”呢?这样,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鼓励后,相信学生能受到感染,增强爱国意识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2 巧用幽默的语言来解说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解说历史,无疑对历史教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可说是一举多得。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显然比说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发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在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后遏制其厌学的情绪,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2.2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只会导致课堂沉闷无比。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幽默性语言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在欢乐中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如讲到东汉后期政治的腐败,出现“卖官”这一现象时,笔者就是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在东汉后期,宦官、外戚掌权,他们将官职标价出售。如一等官售1000万,二等官售500万。而那些既想买官财务又有限的人,还可以通过首付之后分期付款得到官位。将“首付”、“分期付款”这些词语古用到历史中,既生动形象,又诙谐幽默。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充分体会到了东汉末年政治的黑暗与腐败。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因而历史教师必须加强语言素养,切实将其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以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彦华:浅谈语言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校园·理论(上旬刊),2012(2)
[2] 胡敏: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5153 浏览: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