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云南古代桥梁文学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古代桥梁文学是桥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神话传说、传记、游记、诗词等文学题材中涉及桥梁的一种文学形式,对古代桥梁的建造和声名传播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云南古代桥梁众多,桥梁文学丰富多彩,在国内具有独特的风貌。对云南古代桥梁文学和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为我们更好地建设桥梁和弘扬古代桥梁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云南;古代桥梁;诗词;传说;徐霞客游记
桥梁文学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神话传说、传记、游记、诗词等文学题材中涉及桥梁的一种文学形式。桥梁依山傍水、一虹长天,从来都是人们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形式的桥梁都被人们描写刻画过。桥梁文学是研究桥梁文化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是桥梁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将主要从桥梁诗词、游记、传说等三个主要方面阐释云南的桥梁文学。其中诗词选有代表者录入,游记则以《徐霞客游记》为探讨重点。
我国的桥梁文学源远流长,《诗经·大雅·大明》诗曰:“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中国浮桥源起的文字依据便是诗歌。在文学史上,秦汉繁盛、风靡一时的辞赋,一直影响到魏晋。(1)桥梁文学也是如此,如曹操的千古名句:“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唐宋时期是古代桥梁文学发展的高峰,桥梁主题充斥于李杜等文学大家的字里行间。而云南的桥梁文学在元明以后才逐步的发展起来。究其理由,一是南诏、大理国割据一隅,云南历史发展相对封闭,没有搭上中原桥梁文学发展的顺风车,及至元代归于王朝版图,这些并非主流的文学题材才初现端倪。二是中国的文学一直把持在知识分子手中,而云南的知识分子直到元代后才重新进入中国士大夫的行列,其诗文才被记录在册,有关桥梁文学的内容也才出现,这是云南桥梁文学发展的一大特点。

一、云南桥梁诗词

自从建安诗人写桥入诗,(2)隋唐以后的诗人词客,为桥梁写下了大量清丽动人的诗句,情景交融的描绘,抒发了人们对桥梁的深厚情感。1800多年来,以描述桥梁为主题的诗、铭、赞、颂、记,数量之多,是一个难于统计的巨大数字。这些桥梁诗词不只是文人学土一般抒情之作,其中也包含着无比丰富的历史资料,以及对桥梁功用上和艺术上的各种描述与评价。研究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发现我国古代桥梁艺术和风格的精髓所在。
诗词或言志或咏物,当诗人骚客以桥梁为咏唱对象的时候,就构成了桥梁诗词,因此桥梁诗词属于咏物诗一类。如前所叙,云南的桥梁文学远远滞后与中原,元代以前的桥梁诗词鲜有记载,为数不多的诗文,描绘了云南鲜活的桥梁景致。
其一是桥景诗词。桥景诗词以桥入景,著名的“小桥流水人家”即为典范。如:
天生桥
绝壁江门锁玉虹,人间何事觅神工?
金铸赤日千雷吼,夹目黄昏一鉴空。
隐隐仙关通上界,重重天险控南中。
近闻绣斧增华表,今古题评合占雄。(3)
在诗中,杨达之(4)将大理天生桥描绘成绝壁虹锁,同时代的诗僧担当却诙谐地说:“道人有志在青霄,末晓烧香早上朝。山到流进不入海,掉回头去搭天桥。”同样的景物,有的述之以景,而也有人化之为事,以事度之。诗歌从不同的观察点切入,更增加了天生桥的神秘与险峻。只闻其诗,不观其景,就能让人记住大理有座天生桥。
康济桥赋四绝
一径行回傍碧峣,清溪转处耸虹腰。
行人千载资康济,胜绩重瞻锁石桥。(5)
诗人何立言(6)作四首绝句,详细的记录了当地人捐资修建桥梁的经过和康济桥的风景,一条小径在绿叶碧水的陪衬中弯弯曲曲通到康济桥,桥梁高高的耸立在小溪上,“耸腰”一词让静止的桥梁一下充满动感。
虹 桥
曲岸翠微深,清流虹影寂。
偶然禅客来,缥缈携瓶锡。(7)
诗为马子云所写,描写的是丽江玉泉八景之一的虹桥,尽管今已物是人非,但诗中的虹梁和清幽寂静的环境却依然令人回味向往。(8)
澜沧江
派落西荒外,洪涛捲地来。
滩高鼓怒雪,峡迫殷潜雷。
野渡绳争溜,岩梁栈欲摧。
东南雄保障,声震渤溟隅。(9)
这是与马子云齐名的牛焘(10)所作。牛焘与马子云皆长于音律,时人称为“牛琴马笛”。牛焘诗才潇洒,写景如画,无不生动潇洒。澜沧江索桥的危险,历来为人所恶,唐朝独孤及《笮桥赞》云:“笮桥絙空,相引一索。人缀其上,如鞣之缚,转帖人渊,如鸢之落,寻橦而上,如鱼之跃,倾刻不戒,殒无底壑。”(11)独孤及写人而牛诗写物,从不同的侧面将澜沧江的凶险描绘给了世人。“野渡绳争溜,岩梁栈欲摧”,与石屏诗人许贺来诗描写红河山水的“苍峰千丈玉槎牙,江村日落人争渡”句,用相同的方式道出了云南人民不同的交通手段。
其二是桥事诗词。以诗记桥梁事迹,要么祝贺新桥建成,要么夸赞重修义举,这样的内容在桥梁诗词中不少。桥事诗词包含有大量的信息,是研究桥梁的重要资料来源。但诗词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原始的信息加以处理才形成文学,再加上作者本身的主观感受,桥事诗词纪事信息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需要参照其他历史资料,考究利用。
华马国(12)
政暇西行华马国,铁桥南渡石门关。
北来黑水通巴蜀,东注三危万里山。(13)
明朝丽江第八代土知府木公写的这首诗,(14)告诉了人们著名的铁桥在丽江位置和澜沧江的流向。杨慎的诗作则曰:“碧鸡金马古梁州,铜标铁柱天尽头。试问平滇功第一,逢人惟说颖川侯。”(15)显然,杨慎的眼光从丽江拓展到了全省。其后,清人在《南行漫兴》中重提铁桥旧事为:“何处标明铜作柱,早日转饷铁为桥。”(16)可见即使铁桥斯逝,但在云南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仍然在诗人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修彩云桥

点赞:12683 浏览:5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