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第一学段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在明确提出培养第一学段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调查发现第一学段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存在的理由,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第一学段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 语言表达能力
1006-3315(2014)10-074-002
前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小学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指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组合,能将自己解决理由的观点、思想、策略、过程等用恰当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交流目的的一种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策略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往往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是依靠数学语言而展开的。
数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数学课中体现“数学味”的标志之一。第一学段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理由:

一、表达不准确

如一节二年级《认识直角》的新授课,由于课本上并没有对钝角和锐角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把直角作为参照物,学生只需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钟面上的直角比一比,就可以直观的做出判断,此时学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显然,这样的语言表达是不准确的,因为比直角大的角,不都是钝角。这时,“这个角比直角大是钝角”中的“这个”一词显得尤为重要。

二、表达不完整

如在“认识位置”这一课中,老师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环节,老师排在几个学生中间,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分别站着几个学生,大家一起在音乐声中做着“上下前后左右”的律动操,活动完成后,老师就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说一句话。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在左边“,“我在右边”,“我在前面”等。因语言的不完整而产生不严密的理由,都会给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理解数学知识造成不良影响。上下左右前后其实是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我在你的左边”,“他在我的右边”,“你在我的前面”等。

三、表达没有条理性

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小朋友乘火箭上太空的图,问学生:你们看图中画了什么,他们七嘴八舌地说:有气球、有鲜花、有人造卫星等等,学生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一定的顺序。
可见第一学段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他们不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思维没有条理性。

四、表达不简洁

如在一年级上册《数一数》这节课中,执教老师在教学例题时,在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时,由于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往往会像语文课一样,以描述性的语言说出图上的色彩、人物以及他们在干什么,说了好多,可是却忽略了其中的数量。如果老师在开始就提问:图中树有几棵?小朋友有几个?汽球有几个?让学生明确目的是要观察图中的数量,就可以避开某些与数学信息无关理由的讨论,从而使得语言表达简洁明了。
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学习小学数学语言,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小学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学思维的发展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与掌握数学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第一学段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

第一学段的小学生生性活泼,喜欢表现自己,可又不善于表现自己。而且他们的思维局限于直观、形象,在数学化的交流过程中经常语意表达不清。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适时地加以引导,抓住一切时机,创设一个表达内在思维的和谐氛围,触发他们的说话灵感,激发他们的说话,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数学语言,熟练掌握数学语言,使课堂成为师生平等交流的舞台。
“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才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在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善待每位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状况,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成功。学生之间的思维与表达存在差异,要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深思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更改的时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宽容、友好、真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问,乐于发表意见。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东西可说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小学生,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合理利用课本资源,各种教具、学具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仔细观察,合理说话。
如在教学0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插图,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数学语言表达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在叙述图意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物体数量从有到无的过程,分析数的变化,进而选择合适的数值,更好的帮助学生去认识“0”,理解“0”的作用。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抓住教材图形并茂、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增强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三、积极示范,训练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第一学段许多数学概念在教材上没有明确清晰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但不等于教师不要明确清晰地教学这些概念。例如加、减、乘、除,同样多,平均分等概念,三角形、长方体等有关几何形体的一些概念,教材上都没有明确清楚地用文字表达它们的定义。但是,教师要注意语言规范、准确、严密,帮助第一学段学生建立正确概念,在回答理由时,让他们尝试着从自然语言向数学语言过渡,并加以指导。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学习。比如,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教学,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受日常语言的影响,在课堂上一时改不了口,当学生们看到钟表上的时刻,通常会说“几点”,而很少有人能够使用“几时”的方式来表述。教师在表述时就要发挥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慢慢习惯于说“几时”。通常,在刚刚接触到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时,学生往往不能自觉采用新的概念进行表述,这时教师更要积极示范,帮助学生接受新的表达方式。

点赞:16983 浏览:7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