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无声语言运用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之间用来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层面和思想道德层面。为此,本文力从无声语言的角度,反映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分类和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无声语言;策略
无声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有辅助表达、取代、补充说明、加强和渲染、双向信息交流作用。然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有声语言轻视无声语言的现象。语文教学中无声语言运用存在使用混乱、过于频繁、不够高雅的理由。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无声语言,应自然、得体、恰到好处;注意无声语言的组合运用;与有声语言、交流情境、表达思想协调一致。
语言是人们运用语音,按着一定规则表达思想的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之间用来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层面和思想道德层面。然而,历来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都只重视有声语言的研究,对无声语言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力从无声语言的角度,反映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分类和运用。
1 无声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 辅助表达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声语言在表情达意上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无声语言通过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各种动作和表情,辅助有声语言将信息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如教师对学生赞扬时,不但口出赞词,而且面带微笑,表示由衷的高兴和敬佩,使学生感觉你的赞誉是真诚的。
1.2 取代语言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无声语言可以取代有声语言表达有声语言所不能表达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教师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一些轻微的肢体变化将自己内在的真实思想和情绪表露出来。如对扰乱教学秩序的学生,教师通常用扬眉、逼视、撇嘴等无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和制止行为。教师也用无声语言直接取代有声语言来表达意境,如将食指放在唇前示意“不要喧哗”;用左手食指顶住右手手掌并举过胸前,示意暂停等。
1.3 补充说明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无声语言可以对有声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进行补充说明。如运用手掌、手指和手臂的动作来辅助表达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形状等,使有声语言表达的信息更加完整、形象和具体。
1.4 加强和渲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无声语言的巧妙运用对有声语言传递的信息具有加强和渲染作用。如教师通过加重语初中语文教学中无声语言运用对策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气或提高声调来强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肯定时伴随的点头和否定时伴随的摇头;举起拳头表示坚定的决心、挥动手臂表现自信等,这些无声语言的运用使得有声语言的信息表达更明确,并使其情绪、观点、意见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1.5 双向信息交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运用动作、表情、神态等无声语言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一方面教师通过声音和语速的变化、身体态势和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的运用,把教学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教学信息反应的灵敏程度、接受信息时的表情神态变化将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态变化传递新的信息……在如此循环往复的双向信息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
2 语文教学中无声语言运用存在的理由
据观察,从当前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无声语言的运用普遍存在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多处于自然形态,理由较多,直接影响到知识信息的传递效果。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弊病:
2.1 使用混乱
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对有声语言没有辅助作用、不包含“有语义信息”的无声语言。比如,有的教师讲课时,爱习惯地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这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讲课时还习惯地将两眼望着天花板,或者一边讲课一边眺望窗外,造成学生精力不集中等;有的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者在批改作业时,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与学生谈话,眼睛根本不与学生对视,造成了对学生的一种轻视态度,使得学生对与老师所讲的难以接受和信任。这些无声语言不仅无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相反对知识信息的传达起着阻碍作用。
2.2 过于频繁
无声语言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它只是有声语言的补充,是为了讲课的需要而设计的。如果使用得过于频繁,手势、动作太多,就会给人以手舞足蹈、眼花缭乱之感,不利于学生的思索与信息的反馈,也有些喧宾夺主了。
2.3 不够高雅
即无声语言的设计和使用粗俗,缺乏高雅沉稳之感,难登大雅之堂。学生经常会把老师当作自己模仿的对象,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老师在运用无声语言的时候,也要经过精心的考虑,合理地设计,自觉地提高自己无声语言的修养,充分挖掘无声语言的潜能,使其在课堂教学中闪烁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3 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无声语言的策略
3.1 自然、得体、恰到好处
无声语言的运用不当,不但不能增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无声语言的运用要自然得体、恰到好处,切不可故意做作。
3.2 注意无声语言的组合运用。
无声语言的组合运用会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我们与学生沟通时,总是轻轻地把座椅向他们移近些(界域语),身体略向前倾斜(体态语),带着机智友善的微笑(表情语),谈话时目光总是亲切地注视对方(眼神语)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诚恳、亲切与友善。
3.3 与有声语言、交流情境、表达思想协调一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在讲台上来回走动,或两眼望着天花板,或一边讲课一边眺望窗外等诸如此类的无声语言混乱使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教学缺乏信任。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频繁使用手势、动作等无声语言,也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深思或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
无声的语言,饱含着师生间的默契。作为教师要尽量避开粗俗教育。无声语言的使用粗俗,缺乏优美之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尊崇度。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自觉提高自我无声语言的修养,充分挖掘无声语言的潜能,运用无声语言表现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力量。经过精心考虑、合理设计,充分发挥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时候往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解决一些理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让无声的语言增进师生间的默契,让教育的功能隐蔽在师生友好的和谐关系中。
参考文献:
[1] 李铜宝.浅析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艺术[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点赞:6576 浏览:2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