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以文学经典为中心推动文学教育发展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文学教育历来被视为培养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学经典犹如文学深海里的宝库,散发着迷人的芬芳与魅力。文学教育应该以文学经典为中心,本文从文学经典是文学流传的基本要素,深刻地体现着人类文明的精、气、神两个视角阐明文学教育以文学经典为中心的理由;进而,从阅读文学经典,领悟文学经典内在的精、气、神,将阅读文学经典上升为自觉行为以及结合现实、与时俱进四个方面,论述了以文学经典为中心,推动文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文学经典;中心;文学教育;发展
文学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赖以存活和传承的重要媒介;而文学经典又是文学精华之提炼,遨游在经典的海洋,我们仿佛可以窥见几千年来人们生活的轨迹,倾听着古人们思想的汇集与人类智慧火花碰撞的声音。文学教育的发展应该以文学经典为中心,这是百年树人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迫切要求。

一、以文学经典为中心的理由

1、文学经典是文学流传的基本要素
文化的精华在于文学、历史和哲学,而文学的精华突出存在于文学典范之作——也即文学经典中。世界范围内,文学经典都堪称文学流传的基本要素。众所周知,文学经典作为成万上亿的文学著作中的佼佼者,经历了无数岁月的考验,代代相传。纵观世界各国,每一个拥有与众不同的能够反映本民族发源、发生、发展和壮大的文学典范作品的国家,不论其政治、经济、军事在世界诸国中占有什么地位,这份文学遗产都是足以令本民族每一个人感到自豪的,甚至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尊重和敬仰的。在文学经典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留下的印记。一壶浊酒喜相逢。我们不否定文学存在方式的多样性,但文学经典作为文学流传基本要素的地位不会转变。
2、文学经典集中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精、气、神
所谓“经典”就是指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符合人类真、善、美标准的事物。文学经典的本质属性是其涵盖真、善、美在内的审美属性,但客观上则体现了整个人类文明的精神状态、气质特征和内在神采。如一部《论语》就阐释了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为人、处事、求学的基本准则,体现出人类文明的精、气、神。宋代名家罗大经代表作《鹤林玉露》第七卷记载,宋代的宰相赵普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治理天下尚且半部论语足矣,可见《论语》这部文学经典因集结了我国民族的精、气、神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如同《论语》一样,华夏文明史上的文学经典之所以流传久远,之所以为后人奉为文学教育的瑰宝,大体缘由出于此。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中国之外的世界友邦的文学经典均如此。不妨这样说,文学经典的深刻性也正是体现在这里,这是以文学经典为中心的最主要理由。

二、以文学经典为中心促成文学教育发展的策略

1、阅读文学经典是前提
文学教育的发展要做到以文学经典为中心,其前提条件便是阅读文学经典。比如,要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离不开阅读诸如《神曲》、《十日谈》、《君主论》和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这些世界文学遗产宝库中的成就卓著者。如果我们弃文学经典于不顾,执意以臆想、猜度为文学教育的基本策略,不仅不能深得文学这门艺术的要旨,引导的不好,还会危害一代代后人。离开文学经典的阅读来谈文学教育的发展,等于是无米之炊、海底捞月,终究难以达到预期的收获。总而言之,文学教育只有在先阅读,并且尊重原典的情况下,进行明辨思考而后合理地阐释之、延伸之,才有谈及文学教育及其发展的资格。否则,很容易“走火入魔”,甚至适得其反。
2、深刻领悟文学经典的精、气、神是关键
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流传于不同文化的国度,核心在于文学经典本质的精气神的可贵与跨民族性。从深层次上去领悟文学经典内在的、经久不衰的精、气、神要素,是促成文学教育发展的关键一环。通常我们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要紧的不是句读之学,而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义”。这里的“义”便是前面所言的精、气、神。文学经典对于精、气、神的书写,不是一般文学作品所能达到的。一部足以称为文学经典的作品,犹如一瓶窖藏千年的老酒,四处遗香且香飘久远。因此,以文学经典推动文学教育,要牢牢抓住精、气、神的内涵,不能漠视其里,徒得其表。
总之,文学教育要坚持以文学经典为中心,这是由文学经典在文学中的坚不可摧的地位以及文学经典本身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以文学经典为中心,不能是空头标语,应该从四个方面付诸实践,也就是:认识阅读文学经典的重要性,树立文学经典阅读的自觉性观念,从深层次去领悟藏在文学经典内部的精、气、神,以及用尊重原典但不乏创新的视角去阅读、去阐释文学经典。只有这样,我们对文学经典的理解才能准确到位,以文学经典为中心的文学教育才能越走越远,科学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纯

一、文学教育思变[J].文汇报,2014(01).

[2]王衡.经典危机语境下文学教育的困境及其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01).
[3]李方平.当今文学教育活动所面对的困惑[J].成功教育,2012(06).
[4]杨启华.文学经典教育:价值选择及其合理性[J].教育导刊,2013(01).
[5]陈静.人文素质教育与文学经典意识的重建——论大学构建文学经典阅读的策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作者简介:李晓筝(1976—),女,汉,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点赞:29033 浏览:132031